老人瞪了瞪布滿血絲的眼睛,拍了拍吳先恩的肩膀,問道:“同志,你知道這伙人到什么地方去了?我真想親眼看看他們!”
還是小蔡斗子的嘴快一一他早就憋不住了,幾次想打斷老人的話,都被制止住了,還沒等吳先恩說話,他就搶過了話頭:“看吧,他們都在聽您老人家講故事呢!”
老人家霍地站了起來,緊緊地握著戰士們的雙手,挨個地打量著他們。而戰士們也一動不動地凝視著老人家那兩只飽含著淚水的眼睛,耳邊又響起了黨代表吳煥先的話:“紅軍是老百姓的隊伍,要愛護老百姓的一草一木……”
英勇無畏的領導者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在吳煥先和鄂豫皖省委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告別根據地的鄉親,向西挺進,開始長征。
25日晚,紅二十五軍在打垮了尾隨的敵“追剿隊”后,繼續前進,打算西入伏牛山區。夜里氣溫驟降,北風呼嘯,雨雪交加,部隊在風雪中連續急行軍。次日下午一時左右,靠近河南南陽方城縣獨樹鎮附近時,雪更大了,天地間一片灰蒙蒙,幾步以外什么也看不清。凜冽的北風刮來,裸露的手和臉像刀割般的鉆心疼;冰冷透濕的單軍裝緊緊貼在身上,戰士凍得渾身哆嗦,牙齒打顫。最苦的是那些被爛泥粘掉草鞋的同志,他們被凍得紫紅色的光腳又被冰碴、石塊和荊棘劃開一道道口子,掛著血跡。饑餓、疲勞、寒冷一齊襲來,同志們咬緊牙關硬撐著,拖著沉重的雙腿,艱難地向前移動。大家心里只有一個愿望:過了公路就能休息一下,弄點東西填肚子了!
突然,前方爆發一陣激烈的槍聲。“敵人,碰上敵人啦!”隊伍猛地停住了。
原來,敵人龐炳勛的四十軍五旅的一個騎兵團已先到公路邊設下埋伏,突然向行軍隊伍發起襲擊。我先頭部隊因雨雪看不清前方,發現敵人較遲,加上戰士們極度疲勞,凍僵的手指怎么也拉不開槍栓,只得被迫后撤,霎那隊伍出現混亂,敵人趁機猛攻,并從兩翼包圍上來,全軍生死命懸一線,情況非常危急!
就在這緊要時刻,軍政委吳煥先騎馬沖了上去。他毫不猶豫地抽出***,又從一名戰士身上拔出大刀,對戰士們大聲喊道:“同志們!站住!堅決頂住,決不能后退!”
隨即他舉起大刀高呼:“同志們!現在是生死存亡的關頭,決不能后退!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們都跟我來--沖啊!”冒著密集的炮火,吳煥先頭也不回地帶頭向前沖去。這激昂的聲音,震撼著每個戰士的心。同志們熱血沸騰,勇氣倍增,端起刺刀,揮舞大刀,迎著敵人的火力,奮不顧身地沖上去與敵人肉搏。戰士們有的刺刀折斷了,用槍托砸;有的武器壞了,就抱住敵人扭打。經過一番惡戰,終于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保證了突圍的勝利。
獨樹鎮戰斗是關系到紅二十五軍生死存亡和長征勝敗的的關鍵一戰。吳煥先在緊要時刻臨危不懼,身先士卒,對穩定戰局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他身上那共產黨人英勇無畏的革命氣概,也為全軍將士樹立了光輝榜樣。
興隆鎮是回族群眾聚居區,由于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當地回民群眾一聽說“兵”來了,都異常驚恐不安。街上幾十家商店都關了門,街頭一座很大的清真寺也冷冷清清的。紅二十五軍進駐興隆鎮,首先要搞好與回族群眾的關系。
吳煥先向來很重視群眾工作,他時常對部隊講:“我們是工農紅軍,決不能忘了根本。不管走到哪里,都要依靠當地老百姓。”部隊進駐興隆鎮之前,他就找了幾個貧苦群眾、地方鄉紳、小學教員、貨郎小販,在一起促膝交談,進行了一番調查研究,并依據所了解到的情況,為部隊制定了“三大禁令、四項注意”:禁止部隊駐扎清真寺,禁止毀壞回族的經典文字,禁止在回民地區吃大葷;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注意使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婦女,注意實行公買公賣。他在對部隊進行動員時說:“我們是第一次進入西北回民地區,一定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執行好黨的民族政策。要爭取革命成功,必須團結和依靠各族人民群眾。”吳煥先等軍領導還派遣***團的幾名回族戰士,先行進入興隆鎮,把事先寫好印好的標語、傳單、布告,廣為張貼,進行宣傳。
“紅軍和回族同胞是一家人!”
“回漢人民團結起來,打倒賣國賊子蔣介石!”街頭還響起了《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聲。
當天下午,吳煥先就把鎮上幾位有名望的人士和清真寺的阿訇,邀請到軍部作客。他發現來客中有的愁眉苦臉,有的坐立不安,就開門見山地說:“我軍進駐興隆鎮,一不向你們派捐款,二不向你們催糧草,三不拉你們的民夫壯丁。大家盡管放心,紅軍決不騷擾老百姓。我們也不在此地停留,稍作休整之后,很快就走!”隨后又講了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紅軍的政策紀律。吳煥先的一席話打消了客人的顧慮。他接著說:“為了表示對回族人民的敬意,增進紅軍和回族人民的團結,我們決定明天拜訪清真寺,并向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同胞贈送禮品:獻一塊紅匾!”
翌日中午,一陣嘹亮的軍號聲沖破云天,整個興隆鎮都沸騰了。紅軍戰士排著整齊的隊伍,沿著大街走向清真寺。
吳煥先走在隊伍的最前面,身邊是程子華、徐海東等其他軍隊首長,身后有四名戰士抬著-塊金匾,匾上“回漢兄弟親如一家”的大字在陽光下金光閃閃。接著是用十二張香案抬的、覆蓋著紅綢布的禮盒和六頭宰殺干凈的肥羊等禮品。后面是由軍號鑼鼓組成的軍樂隊,一路上吹吹打打,再后面是一個全副武裝的步兵連,一個個昂首挺胸,精神抖擻。
街道兩旁和清真寺門口擠滿了觀看的群眾,見到紅軍這樣威武雄壯,人們不斷發出驚嘆聲。早在清真寺門口等候的阿訇把隊伍迎進寺院,群眾也跟著涌進來,把寬敞的院子擠得水泄不通。吳煥先向老阿訇贈送了匾額和禮品之后,向廣大回族群眾講話,再次表明了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和紅軍的政策紀律。過后,老阿訇還領著幾十個回族群眾,頭頂禮品,趕著肥羊,到軍部作了回拜。
紅軍尊重和愛護回族人民的實際行動,使當地群眾深受感動,贊不絕口。一個白發蒼蒼的老人說:“活了這么大歲數,沒見過這么好的軍隊。”
第三天,紅軍隊伍要離開興隆鎮。臨走時,鎮上男女老幼齊集街頭,并在路旁擺了香案,堆滿點心油果,敲鑼打鼓,鳴放鞭炮,依依不舍地為紅軍送行。當地有幾個回族青年,聽說紅軍中也有回族戰士,便主動參加了紅軍。他們大都被收編在軍政治部宣傳隊,沿途擔任回民地區的聯絡工作,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擴大影響。一路上,“紅軍好”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了隴東高原。
后來,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毛澤東夸獎紅二十五軍在路過隴東回民地區時留下的良好影響,說紅二十五軍的民族政策水平很高,執行得很好!
吳煥先用自己的忠誠、英勇與智慧領導紅二十五軍,他無私無畏,百折不撓,英勇機智,指揮若定,在多次惡戰中使所率部隊轉危為安,轉敗為勝;他品質高尚,意志如鋼,胸懷全局,遠見卓識。他的英名和豐功偉績已載入史冊,被譽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毛澤東同志曾深情地說:“紅25軍遠征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吳煥先功不可沒!”2009年吳煥先烈士當選為--為新中國成立做出突出貢獻的100位英雄模范人物。(李盈盈)【原標題:青春勵志故事:吳煥先——紅二十五軍“軍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