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亭:“我是忠于工農革命的軍人”(2)
2013/8/29 9:00:4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端的范家崗和新安渡各派出一個排擔任警戒,其余部隊按照主攻、預備隊分工,各占據有利地形設伏。上午9點左右,由80多輛汽車組成的敵人車隊逐漸駛近。當敵人前面兩輛汽車來到棋盤嶺隘口時,埋伏的便衣班一躍而起立即將其炸毀,第三輛車接著被集束手榴彈炸翻,車上10名日本兵被全部擊斃。這時,敵人的車隊全部進入了我軍的伏擊圈,停在公路上有10里路長。敵人正在遲疑,我軍迅猛出擊,車上200多押車的日本兵紛紛跳車,四散逃跑;一部分被我軍火力殺傷,一部分至棠梨山頑強抵抗。我軍用汽油燒毀了20多輛汽車,又用手榴彈炸毀了20多輛車,戰(zhàn)斗持續(xù)了半個多小時。此時敵人的6輛增援車載著步兵、炮兵100多人,在楊小店下車,從公路東面向我包圍過來;接著發(fā)現敵人騎兵大隊500多人,正由公路背面向我實施包抄。此時我軍的伏擊任務已經勝利完成,高敬亭指示指揮員發(fā)出信號,部隊按照預案,有條不紊地從何家老屋前隱蔽徒涉小河,向長沖里方向撤出了戰(zhàn)斗。棋牌嶺伏擊戰(zhàn),我軍以傷亡各1人的代價,共擊斃敵人70余人,擊毀軍車50余輛,繳獲大量槍彈和軍用物資。
棋盤嶺戰(zhàn)斗后,皖中一帶國民黨潰兵如蟻、土匪為患。高敬亭指揮部隊先后攻克廬江、無為縣城及肥西的劉家老圍子,肅清了皖中的國民黨散兵游勇和一大批土匪,開辟了皖中抗日根據地。為了鞏固根據地,高敬亭派出大批干部到地方上去做群眾工作,四支隊很快發(fā)展到8000多人,成為新四軍的主力部隊。據不完全統(tǒng)計,高敬亭從東進下山至1939年6月罹難的1年零4個月里,指揮所部先后同日偽軍戰(zhàn)斗90余次,其中,同敵千人以上集團作戰(zhàn)4次;阻擊80至500輛汽車的車隊6次;斃、傷敵2300余人(包括日軍1700余人);俘敵400余人(包括日軍9人);消滅反動武裝和土匪3700余人;繳獲長短槍1400余枝、輕機槍17挺、軍馬20匹;擊毀汽車156輛、汽艇兩艘,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給人民群眾以極大鼓舞。
錯殺與平反
當時,特別復雜的是,在諸如堅持黨的獨立領導、堅持大別山根據地與東進抗日等重大問題上,高敬亭的意見同當時主政華東的中共中央長江局負責人王明、新四軍負責人項英等都很不一致。對于這些原則分歧,出于對革命事業(yè)負責的精神、個人性格以及資歷等因素,高敬亭都進行了堅決而激烈的抵制,從而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早在1937年12月,高敬亭赴武漢參加了中共中央長江局召開的軍事會議。王明宣布:“要一切服從統(tǒng)一戰(zhàn)線,我黨在大別山不留一兵一卒……”高敬亭分析利弊,據理力爭,要求在大別山留下一支部隊,否則“那不是讓俺黨將人馬、地盤全部交給國民黨嗎?”王明十分生氣。斗爭結果,高敬亭被扣上“在言論上反對中央、輕蔑中央,對中央在武漢的領袖不尊重至極”的大帽子,而與此同時國民黨白崇禧部第五路軍全面占領了大別山。一年后,劉少奇到皖東指導抗日斗爭,嚴厲批評了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沒在大別山建立根據地。他想派一支部隊再進大別山,可惜這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桂系軍隊已在那里站穩(wěn)了腳跟。
1938年3月8日,高敬亭率部東進到合肥為中心的淮南鐵路兩側地區(qū)。5月22日,中央發(fā)出《關于徐州失守后華中工作的指示》,并致電長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領導津浦路以西、平漢路以東、浦信公路以南廣大地區(qū)的工作……使高敬亭支隊成為這一地區(qū)主力。”8月,董必武等到舒城視察。高敬亭匯報了欲在皖中建立抗日根據地的想法。董老表態(tài)說:四支隊留在皖中很好嘛,這里地理條件好,又接近老區(qū)……
四支隊在皖中的發(fā)展壯大,引起蔣介石的極度不安。1939年1月,他親自電令四支隊必須將淮南鐵路以西以及舒城為中心的廣大地區(qū)讓出來。項英無視中央2月份“對國民黨的無理進攻,必須反擊,決不輕易讓步”的指示,答應了蔣介石的無理要求。高敬亭向新四軍參謀長、江北指揮部指揮張云逸反映了不同意見,陳述在舒、桐、廬地區(qū)建立根據地,具有地勢地形有利、黨組織和群眾基礎好等六大優(yōu)勢,但沒有得到認可。
帶著滿腹意見,高敬亭于1939年3月底率支隊隊部由舒城推進到合肥眾興集。但時隔不久,高敬亭因病而返,并帶回手槍團和特務連。1939年4月底,軍長葉挺率鄧子恢、羅炳輝、賴傳珠等從皖南到江北,成立新四軍江北指揮部,統(tǒng)一指揮新四軍江北部隊,并命令高敬亭率部隊東進合肥、定遠、全椒地區(qū)開展游擊戰(zhàn),建立根據地。高敬亭不聽指揮,按兵不動。葉挺憤怒了,以江北指揮部的名義,直接命令第七團、第九團繼續(xù)東進至埠子里、青龍場一帶,高敬亭才勉強率支隊部也進入青龍場地區(qū)。為敦促四支隊盡快按蔣介石命令撤出皖中,1939年5月10日,葉挺軍長到舒城西港沖,以軍事會議形式要求高敬亭表態(tài)。高敬亭以“后方機關和醫(yī)院一時走不了”為由拖延時間。葉挺斷然宣布:“限兩星期必須出動。”高敬亭被迫同意。但會后,他卻遲遲不下東進命令,矛盾徹底激化。
6月21日至23日,葉挺主持連以上干部大會斗爭高敬亭,宣布高敬亭重大罪狀有四:一、不服從軍部領導;二、排擠延安干部;三、山頭主義;四、宗派主義。高敬亭一條也不承認并以大量事實證明自己是正確的。當說到大家最清楚、最公認的事實時,會場異常死寂。高敬亭沉痛地說:“紅二十八軍在艱難困苦中戰(zhàn)斗幾年才有今天這支部隊,我沒錯!”“我們3年多與黨中央失去聯系,在大別山孤軍作戰(zhàn),能堅持到今天,容易嗎?”高敬亭的拒不承認,招來了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他被吊起用細竹條抽得遍體鱗傷。肉體的傷害更激起無比義憤,高敬亭怒聲責問:“過去都不知道你們搞什么去了,我們不知道你們搞什么的?現在來整我。”
1939年6月20日,項英以反黨、反中央和可能率部投敵的罪名,同時分別向中共中央和國民黨軍事當局發(fā)出了“擬槍決高敬亭”的電報。蔣介石回電“所請將高敬亭處以槍刑照準”。項英等領導人,在未得到黨中央和毛澤東同意的情況下,執(zhí)行了這一電令,從而出現了中共黨史上絕無僅有的、借國民黨刀殺自己高級將領的怪事。年僅32歲的高敬亭在刑場上大義凜然地說:“死對共產黨人無所畏懼,我的做法是正確的,我是共產黨員,我要死在紅地毯上。請代轉史玉清同志(高敬亭愛人),孩子送給人民撫養(yǎng)。我是忠于工農革命的軍人!”隨后含冤就義。
高敬亭被槍決后,中共中央的回電才到。電文中說:“對高采取一些過渡辦法,利用目前機會由軍部派遣一得力干部到四支隊工作,以幫助四支隊之改造與整理。”至于高敬亭,中央準備調他去延安學習。可是,歷史的遺憾已經鑄成。事后,主要當事人葉挺、張云逸、鄧子恢都嚴肅檢討了自己的責任。
談起高敬亭的罹難,當年9月起任新四軍四支隊司令員、建國后的十大將之一徐海東總是很激動地說:“殺高是極其錯誤的,高敬亭同志堅持三年游擊戰(zhàn)爭,把鄂豫皖蘇區(qū)的紅旗扛下來,是有功的。他雖然在‘肅反&r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