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雕匠牛志遠:從塑像到塑心

2013/9/2 14:42:26 點擊數: 【字體:

    他是一個年屆六旬的塑像匠,卻拿出幾十萬元積蓄創辦了“襄城縣陽光福利院”,專門收養品學兼優的孤兒。兩年間,他就培養了21名大學生。他說他要在10年中培養200個大學生。

  -本報記者胡麗波攝影報道
 
  “靠近點!再靠近點!”

  平時難得一笑的牛志遠此刻喜上眉梢。隨著一聲“喀嚓”,他和北京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遲行剛和北大新生仲書芬的笑容定格在數碼照片上。

  牛志遠是河南省“襄城縣陽光福利院”的創辦人。7月19日,負責河南招生組的遲行剛親自來到福利院,將一份錄取通知書送到福利院孤兒仲書芬手中。

  仲書芬是牛志遠創辦的“襄城縣陽光福利院”的39個孤兒之一,在今年高考中,福利院還有16個孩子上了大學錄取分數線,加上2005年考上的4人,牛志遠已經培養了21名大學生。

  “我的目標是200個大學生!”牛志遠頗有豪情,一點也不像個六旬老人。

  親自下廚,讓孤兒感受家庭溫暖

  在河南襄城縣,牛志遠的名字最早被當地人熟知,是因為他的塑像手藝。

  1978年,32歲的牛志遠學會了塑像手藝,此后20年間,他逐漸精湛的技藝獲得了當地人的認同。在金屬價格不太高的那個年代,他幫人塑銅像,利潤頗為可觀,到上世紀末,牛志遠積累了大約40萬元財富,這在當地來說算是很不錯的富裕戶了。

  “我是雷鋒的同齡人,總希望雷鋒精神能時時存在。”牛志遠告訴《公益時報》記者。1998年,他花3個月時間塑了一尊雷鋒像免費送給縣人武部,希望每一個進出這里的年輕人都能向雷鋒學習。這一年,他還先后捐出了4尊偉人銅像,價值數十萬元。

  生意中,老牛注意到了孤兒。他想,“偉人,你塑他是偉人,不塑他還是偉人,捐銅像的錢不如用來辦個福利院。” 于是,從2000年開始,牛志遠開始實施自己的福利院計劃。

  按照當地民政局的要求,福利院以“助養”方式接收孤兒,福利院不作孤兒的監護人,而只是資助人。但這并不妨礙福利院的人氣越來越旺。現在,39個孤兒生活在這里,一到周末,那些上中學寄宿班的孩子一回來,院里就顯得很擁擠,但這也讓牛志遠高興。他不僅自己把家完全搬了過來,還動員兒子參與服務和管理。

  每天早上5點半,牛志遠會準時起床給上小學的10個孩子做早餐。孤兒周壘告訴前往采訪的《公益時報》記者:“ 牛爺爺從來沒給自己親生的孫子做過飯,交過學費。他對我們比對自己的親孫子還要好。”

  “有血緣關系的需要我關心,這些沒血緣關系的更需要我的關心”,對于孩子們的謝意,牛志遠總是輕描淡寫,他說:“到了福利院,我就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牛志遠知道,不少孤兒心理上總會有一些不同于平常孩子的特征,“我需要去感化這些孩子,每天給他們做飯,帶他們買衣服,洗澡,看病,只有這些小事才能讓他們有家的感覺。”

  只收養品學兼優的孩子

  牛志遠從不隱瞞自己接收孤兒的原則——品格端正,追求進步。

  “我收養的孤兒,全部是品學兼優的在校學生,有小偷小摸毛病的孩子堅決不收。”牛志遠說。

  對此,當地有人潑涼水,說牛只收養學習好的孩子,“是為了出名”。

  “那是對我的誤解。你想啊,那些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的孩子咋要啊?”牛志遠解釋,“好鋼要用到刀刃上,我要讓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因為我的目標就是培養人才,避免好苗子因為家境困難而流失。”

  孤兒小娟(化名)的經歷,或許可以成為牛志遠收養標準的例證。小娟是個學習很認真的孤兒,但她進福利院之前就患有某種傳染病,因為擔心福利院不敢收留,就隱瞞了情況。入院后,牛志遠知道了實情,就單獨找小娟談話:“你現在沒家了,我不會趕你走,你放心,這就是你家,今天這事就咱爺兒倆知道,不要告訴別人。”

  為了防止小娟的病傳染給別的孩子,牛志遠擠出一間房子供小娟一個人住。沒過多久,牛的家人知道了這事,死活要他攆走孩子。無奈之下,牛志遠只得向家人撒謊,稱那是謠言。此后幾經周折,牛志遠花了大筆錢,為小娟治好了病。

  平常,老牛總是給孩子們強調要好好學習。后來,一個讀高一在學校寄宿的孤兒給牛志遠寫了一封信,信里埋怨老牛 “每次回來都會問他分數”,說老牛“只注重分數”。孩子還在信里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說自己努力學習,不過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看到這封信,老牛非常傷心,但他還是找到這個孩子多次交談,最后完全打消了孩子的誤會。誤會冰釋的那一刻,老牛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喜歡塑像,更愿意塑造心靈

  牛志遠的職業是塑像匠,但他更愿意通過福利院的努力,塑造孩子善良和堅強的心靈。

  福利院里的39個孩子中,現在是4個大學生,25個高中生,4個初中生,10個小學生,其中5個孩子是單親家庭,而且母親都因身體不好失去勞動能力,另外34個則是失去雙親的孩子。

  在牛志遠的精心調教下,孤兒院里的每個孩子都樂意在學習之余力所能及地做些事情,有的洗衣服,有的揀菜,有的掃地。牛志遠說:“他們做的這些小事讓我非常感動,大家的親情也就是在這種小事的相互感動中產生的。”

  “在這里,我們學會了自尊自愛,也知道怎么樣去善待別人善待這個世界。”一位考上了大學的孤兒告訴記者。而在剛考上了北京大學的仲書芬眼里,福利院就是一個大家庭,大家互相幫助,互相愛護,“一家人其樂融融”。

  “到北大后,我要半工半讀,掙點錢,給牛爺爺買一臺電腦。”仲書芬說,爺爺用上電腦后就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QQ 與他們聯系,可以節省電話費。

  仲書芬還透露,她已經和福利院里的女孩張田田商量好了,自己將來做福利院的贊助商,由張田田接牛爺爺的班擔任院長,將牛爺爺的福利院長久辦下去。

  前程中的困難

  根據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經濟條件,牛志遠為孩子們制定的生活標準是:高中生每人每月150元生活費,初中生每人每月100元生活費,小學生則吃住都在院里,而大學生的費用,則成了牛志遠的最大負擔。

  牛志遠告訴記者,到今年5月份,他以前積累的40萬元就全部花光了,現在全靠舉債過日子。或許是怕人家產生更深的誤會,他幾乎不接受捐款和捐贈,他說,“我要盡量用自己的力量來養活孩子們。”

  但是從2005年開始,牛志遠明顯感到自己的壓力在成倍增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公益時報 2006年07月2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