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一個例子,就像過去洛陽礦山機械廠,就是干礦業是單機的概念。現在我們做的從客戶要開一個鐵礦,我就把客戶的原礦先放在我們的實驗室里面做實驗,而且我們是中國唯一的重型礦山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這個實驗里里面做工藝,然后再做產品的選型,再做產品結構,再做核心制造,還有配套企業。最終我們要向客戶提供一套的服務,現在在全球的市場屬于這樣的模式。除了我們自身的商業模式以外,我們為客戶提供了一個工業解決方案,同時我們也為我們的相關方提供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去把各種集成。
最近國際上非常流行一種說法,叫做平臺建立群,現在的商業模式創新,很多都是建立在現代網絡上建立的。包括婚慶,現在的《非誠勿擾》已經形成一個產業了,一個平臺的建設,我認為是雙贏的,或者是多贏的。我們區別于其他企業唯一的不同,叫做合作共贏。現在我們一個工業解決方案,尤其是面臨基礎產業的解決方案,需要各個方面的基礎,比如說一個工程需要電機,我們用的是世界最大的電機,單機起動功率在21800千瓦,全世界單機啟動最大,我們是靠誰來給我們協同呢?西門子。我們要用世界最大的軸承,不是直徑最大,而是承載力最好,用的是SKF、FAG,還有美國的企業、日本的NSK是世界第三大軸承商,現在在中國唯一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就是本月12號在中信重工實驗室揭牌,現在我們擁有ABB、ASK的實驗室,都是國際的知名公司在我們這里建實驗室。現在我們還是在大型、關鍵設備、重大裝備上,主要是靠國際供貨商,包括控制元器件,但是最終我們是要從本土化的企業來選擇。
像軸承,只要是中國企業能做的,像大型軸承,洛軸,哈爾濱,為了扶持中國的同行業,我們的配套企業走出去,我們寧愿在我們的設備上先安裝上中國的,再備一套國外的軸承。一旦賣出去以后,我相信對整個洛陽、整個河南、整個中國裝備制造業的整體能力的提升,都會起到巨大的作用,我們也期待著這一天。
比如說軸承,我在會前和周總一起交流,洛陽軸承工業發展最好的一個城市,有中國的軸承龍頭企業,有中國唯一的軸承設計院,有中國大專院校里面唯一的軸承專業,有中國唯一的軸承工廠的設計院。如果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毫無疑問中國的軸承不是走向中國,而是走向世界。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身的發展,來提高這種輻射性,來把更多的企業產品和技術地到我們的客戶,帶到國際、全球,和我們一起走向國際。【原標題:任沁新:企業應該學會隨時隨地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