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明將軍(1917.12.8-2003.1.3),河南省商城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少將之一。曾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曹思明將軍簡介
原解放軍后勤學院政治委員(大軍區正職)。
曹思明同志是河南省商城縣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歷任班長、管理員等職,參加了鄂豫皖根據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斗爭和紅軍長征?谷諔馉帟r期,他歷任教導大隊區隊長、管理員、政治指導員、干事、股長、科長、師后勤部政治處主任、濱海軍區后勤部政治處主任等職,參加了平型關戰斗,沂蒙、魯南抗日根據地反“掃蕩”斗爭和天寶山、臨朐、莒縣、十字路、蛟龍汪等戰役戰斗,為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濱海軍區濱北分區政治部主任、膠東軍區北海軍分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蘇南軍區蘇州分區副政治委員,參與組織指揮了解放高密、膠縣、諸城和濰縣陣地攻堅戰等戰役戰斗,為新中國的建立貢獻了力量。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任膠東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山東軍區國防工程指揮部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南京軍區后勤部政治部主任,軍政治委員,舟嵊要塞區政治委員,新疆軍區政委,新疆軍區代司令員,總后勤部副政治委員等職,為我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貢獻。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曹思明同志曾當選為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中共第十次、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1985年被增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曹思明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3年1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曹思明故事
在萬象河和白鷺河之間,有一條十八里長沖。在十八里長沖東部,有一個靳家灣。在靳家灣北頭一個禿山嶺上有三間土坯草房,住著一戶姓曹的窮苦人家。1917年12月8日,曹思明伴隨著苦難在這里默默地降生。
這時他上面已有兩個哥哥,做長工的父親曹繼昌又喜又憂。喜的是家中又添男丁,憂的是家里的生活現在就難以維繼,以后的日子怎么過?曹思明的母親也是一聲長嘆,想到,只能把本已蓋不住碗底的糠菜粥再勻勻了。過一天算一天吧……
歲月更迭,花開花落。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著。
曹思明一天天長大,聰明、伶俐、勤快、眼睛亮,很得家里人和村里人的喜愛。到8歲那年,渴望讀書認字的夢想實現了。那年,本村的地主為了自己的孩子讀書,就在家里辦了一所私塾。地主看曹思明聰明、勤快,就讓曹思明去幫掃地、燒開水,侍候先生,干完活可以陪他兒子讀書、玩耍。
能用干活換個不花錢就能讀書的機會,父母情愿,他本人也很樂意。每天天不亮,曹思明就到學堂燒水、掃地、擦桌凳、幫老師磨好墨。一切活干就緒,上課時,除了幫先生沖茶就可好好學習了。那時私塾學的是“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和“四書五經”。由于曹思明勤奮好學,凡先生教過的,他都能背下來,臨貼臨的也很快,很受先生的稱贊。
可是,好景不長。兩年后,各地都辦起了學堂,地主把兒子送到學堂念書,私塾當然不辦了。由于當地的學堂收學費,曹思明家窮的連糠菜都吃不飽,更談不上花錢上學了,他只好下學跟爸爸、哥哥一起干活。
10歲的曹思明下學后,跟爸爸學習犁田、打耙、澆水施肥、放牛、打柴。當時離他家不到100米的陳氏祠堂里就辦了學校,在家里就能聽到學校的讀書聲,曹思明好不羨慕。
農閑,他跟著爸爸、哥哥到兩華里以外的皮大寨、韓門坳去打柴,再挑到光山縣的雙輪河街和觀廟街上去賣,換些油、鹽、粗布。
大自然的風霜雨雪,艱苦的勞動,長期的爬山,練就他鋼鐵般的體格和堅強的性格。窮富懸殊的現實,皮秀英、洪月娥舉旗造反的故事,時時在他幼小的腦海里蕩起漪漣。女的就能殺人造反,我們男的為什么不能干……
曹思明希望自己快點長大,曹思明在等待著機會。
1929年5月6日,商城立夏節起義,打響了全省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組建了全省第一支工農紅軍——紅11軍32師,建立了全省第一個工農政權——赤城縣蘇維埃政府。革命火種以燎原之勢,播撒全縣。
這時,新集(新縣)、光山、湖北黃安、麻城共產黨領導工農鬧革命的消息也在鄉村里廣泛流傳。具有叛逆精神的曹思明十分高興,盼到家鄉也鬧革命。
1930年冬,工農紅軍來到家鄉,領導農民鬧革命,斗倒了地主惡霸,分田分地分財產,成立農民協會,建立蘇維埃政權。
曹思明的二叔當上了農會主席,13歲的曹思明參加了兒童團。幾個月后,便當上了兒童團長,領著30多個10多歲的孩子,整天扛著紅櫻槍,在村頭路口站崗放哨,查看路條,給紅軍送信。由于工作組織得好,完成任務出色,不久,曹思明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雙輪河游擊隊。
一年以后,他已不滿足兒童團和游擊隊的工作, 他要求參加紅軍,穿上軍裝,扛起鋼槍打敵人。
1931年7月,聽說二叔到新集(新縣)去辦公事,這時曹思明已知新集是鄂豫皖蘇區中心,紅軍的大本營集中在那兒,便跟二叔一塊去新集。
在新集蘇維埃大門口,曹思明遇上了省蘇維埃主席高敬亭,14歲的他死纏硬磨,終于實現了愿望,當上了紅軍,由于還是半大孩子,便在鄂豫皖蘇區機關當傳令兵。
1934年11月,隨紅二十五軍離開大別山,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一路拼殺到延安,抗日戰爭爆發后,曹思明隨十一路軍一一五師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參加了對日軍的第一戰——平型關大捷;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部戰斗在膠東一帶,為新中國的誕生浴血奮戰。
新中國成立后,曹思明從膠東到海島,從海島到新疆。1975年8月進京,先后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學院政委(大軍區正職)。
曹思明戎馬一生,身經百戰,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軍隊的現代化建設立下不朽功勛。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003年元月3日,曹思明將軍在北京病逝。
戎馬一生功勛卓,清明時節落葉歸。
2003年4月4日,曹思明的兒子將曹思明骨灰送回故鄉安葬!驹瓨祟}:曹思明將軍 當書童出身的開國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