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此之前雙匯二三十的發展歷史中,萬隆一直被認為很“自我”,別人很難改變他。面對各種危機和困境,他敢想敢做,在漯河素有“頭發很少,頭皮很硬”之稱。
1940年出生的萬隆,青年時代曾報名參軍,是一名鐵道兵戰士,復員后被分配到雙匯的前身漯河肉聯廠工作。這家國營小廠已經連續20多年虧損,到了資不抵債、瀕臨倒閉的境地。1984年,在企業改制的民主選舉中,44歲的萬隆被推選為廠長。
執掌雙匯的萬隆做了兩件自認為影響行業的大事,一是在1999年引入了中國第一條冷鮮肉生產線,大力推廣冷鮮肉的品牌化經營,二是開辦肉類連鎖店,改變了傳統“走街串巷、設攤賣肉”的模式。
一篇對萬隆的專訪報道中以這樣煽情的文字描述:出身在相對封閉、市場經濟不甚發達的中原地區,他把一個虧損的小肉聯廠,做成了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基地,靠的就是一股“硬”氣。二十余年來,他和體制博弈,與資本過招,甚至與自己的年齡抗衡,連他自己都說,“換了別人,可能早出局了。”
瘦肉精事件后,萬隆就曾表露心跡,說“早就想退休了”。如今,又有人說,這次并購案是萬隆要在退休前實現自己的“國際化”夢想。看來,73歲的萬隆老驥伏櫪,還要在國際商海中與產業和金融巨頭們過一次招。【原標題:雙匯萬隆:從“屠夫”到資本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