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西人,濟源臨近山西,那次到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濟源出差,我吃遍了濟源的特產食物。
我這個人愛吃零食,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濟源的零食土饃了。
土饃顏色似土微黃,圓圓的形狀,上面還有一粒粒芝麻點綴著,像極了小孩子們吃的手指餅干,不過要比手指餅干大多了。
土饃噴放著香氣,使我食欲大開。吃起來有點硬,又有點脆。外酥里軟,咸咸的,味道像餅干,還帶著芝麻的香味。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土饃有種淡淡的土腥味,這也就是土饃的土了吧。
土饃土饃,顧名思義,要用土來制作。一定會有人有疑問,用土來制作衛生嗎?這個大可放心,用來制作土饃的土不是一般的土,是王屋山特有的白土,又叫觀音土,是一種可以食用的土,帶有礦物質和有益的微量元素,能調節人體機能,健胃消食。
那么怎樣加工這種土呢?塊狀的土是不能使用的,要用石臼把土塊變成粉末狀。把搗碎了的土塊用篩子篩,白土就變得和奶粉一樣細了,這樣就算把白土加工好了。
然后再做面,在醒好的面團里加入雞蛋,香油,五香粉等調味料,把其揉成長條狀,再用刀切成如大棗,小棗,核桃等大小的小段,圓圓的土饃就成型了。
最后,在土鍋里裝滿加工好的土,把饃放進去,把土加熱到沸騰(土上會冒出小泡泡),饃受熱后會飄出一股香香的味道,在加熱的過程中,土也浸入了饃中,經過二十分鐘的土炒,香酥特別的土饃就做好了。
土饃存放時間長,可達一年不變質。傳說在唐代時王屋山有一個財主,心狠毒辣,讓長工干活不讓吃飽。有一次,一個叫王建生的長工偷了一點面,到野地里用白土泥把面面裹住,放在火中燒,結果很好吃。這個方法在當地傳開,久而久之就成了土饃。
土饃在王屋已有很長歷史,方圓幾十個村莊的人都會做。走親訪友贈送土饃已經在當地成為了習俗。
在閑暇時分,手里捧一袋土饃,邊走邊吃,或是邊看電視邊吃,這是多么愜意與愉快的生活!
和我一樣愛吃零食的你,心動了嗎?(摘編自香港《大公報》 文/郭延紅)(原標題:獨特零食話土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