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央電視臺七頻道《致富經》欄目對河南名吃“逍遙胡辣湯”的生產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題報道。這是西華縣為實施突出特色,創名牌打工經濟戰略而受到媒體關注的又一個亮點。
近年來,西華縣委、縣政府在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的同時,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打工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目前,該縣每年對外輸出務工人員18萬人,年創收10億多元。外出務工人員有近80%的從事餐飲、洗浴、客運、土地承包等行業,務工人員工作穩定、薪酬可靠、收入可觀。
該縣2000年就確立了“突出特色、樹立品牌、服務引導、規模發展”的打工經濟發展思路,著力打造西華打工經濟品牌。逍遙胡辣湯是名揚河南乃至全國的風味小吃。2000年前,逍遙鎮自發外出經營胡辣湯的農民有6000多人,年創利潤4000多萬元。該縣把胡辣湯作為發展西華打工經濟的一大品牌,以逍遙鎮為依托,先后建立4個培訓基地,培訓胡辣湯制作能手5000多人;印發學習材料10000余份;鄉、村兩級同時建立胡辣湯協會,使胡辣湯走出西華,走出河南,走向全國。2003年元月15日,該縣成功舉辦了逍遙胡辣湯美食節。短短3年多時間,西華縣胡辣湯業迅速澎脹,現已催生出胡辣湯料專門生產廠4家,全縣近7萬人到全國20多個省市數百個城市賣胡辣湯,年純收入近4億元。僅逍遙鎮靠賣湯發家擁有資產300萬元以上者就有10多戶。
1998年初,該縣皮營鄉、東夏鎮少數農民到天津、河北、北京等地承包土地種棉花。他們以勤勞和智慧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隨后,這類承包戶由幾十戶發展到幾百戶、數千戶,土地開發面積由幾百畝發展到幾千畝、數萬畝。皮營鄉馬柚行政村1個村就有160戶外出承包土地。2003年,該村打工收入560萬元,戶均收入3.5萬元。西華縣委、縣政府為及時培植發展壯大打工經濟,迅速組織涉農部門制定跟蹤服務措施,縣信用聯社近幾年為外出承包土地的農戶發放小額貸款6000多萬元。為了保護外出承包土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東夏鎮今年2月4日成立了農民工會聯合會,為外出“打農”民工無償提供法律保護和援助,成立幾個月來,為農民辦實事好事37件。據統計,今年,該縣外出承包土地的農戶已達6000多戶,分布在河北、天津、新疆、山西、陜西等地,共承包土地50多萬畝,預計收入4億元左右。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紅花鎮、艾崗鄉的一些青年在廈門、廣州等地服役退伍后,或利用在部隊學習的駕駛技術,或通過學習考取駕照。他們有資金者在當地買車,無資金的租賃承包車輛從事出租車營運,年收入高者5至6萬元,低者萬元左右。他們回鄉探親時,帶走親戚鄰居,融入廈門、廣州、深圳等地的的士司機行列。為培育出租營運業打工品牌,該縣協調有關部門不失時機地為他們提供技術培訓、證件辦理“快速通道”,解除其后顧之憂。目前,全縣在外地從事出租客運者有5000多人,年收入1億多元。
2003年春節,東王營鄉外出從事按摩、搓背、修腳、浴池承包業的農民大部分回鄉與家人團聚。鄉黨委、鄉政府利用這一時機把他們請到鄉里,交流技術,互通信息,介紹打工經驗,并成立了東王營鄉洗浴協會。今年,東王營鄉外出承包賓館、浴池,從事按摩、修腳、搓背等服務行業的人員已增加到7000人,遍布全國20多個省市的300多個城鎮,年純收入3000余萬元。洗浴服務打工經濟已發展到大王莊、葉埠口、李大莊等周邊鄉鎮,成為西華縣農民打工創收的又一特色支柱產業。
西華縣培育發展特色打工經濟產業,實現了品牌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成為增加農民非農收入的一條重要途徑。全縣18萬外出務工人員中,從事特色打工經濟產業的務工人員有近10萬人,特色打工經濟產業收入8億多元,占總打工收入的80%以上。(作 者:常鑫領 彭世繁)(原標題:“逍遙胡辣湯”走上央視七頻道《致富經》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