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句俗話,叫做“沙區三大寶,花生、西瓜和大棗”。就全國而言,種花生的地方不少,然而開封花生卻以籽飽、果大、皮薄、味香、產量高、種植面積大而獨樹一幟,開封素有“花生王國”之稱。
開封花生營養豐富,含蛋白質30%,為牛奶蛋白質含量的8~10倍,脂肪含量達40%以上,此外,花生中還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多種維生素。而用開封花生加工生產的花生糕獨具特色、久負盛名。
花生糕源于宋朝,后經元、明、清三個朝代600余年,流傳至今。以精選花生仁為主料,輔以白糖、飴糖等,經過熬糖、撥糖、墊花生面,刀切成形等工序制成。成品呈片狀,多層次,顯明細網絡,疏松度強;食之口味樺脆,香甜利口,含口自化,令人回味無窮。
傳統小吃
古都開封有兩個特色,一個是好看好玩的地方多,一個是有特色的小吃多。
開封的小吃名目繁多,有名氣的也有20多種,最有名的當數灌湯小籠包和花生糕了。隨便哪個飯店都有灌湯小籠包,隨便哪個小商店都有花生糕,旅游景點門前,更是有專門以賣花生糕為生的店鋪。不同于灌湯小籠包,花生糕方便攜帶,也是旅游歸來饋贈親朋的好禮物。
據說晚清時期,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慈禧太后西行到西安避難,等她回京途經開封時,當地官員進獻花生糕,她嘗過后連連稱贊,從此花生糕被定為宮廷的貢品,每年都要向皇宮進貢。由此開封花生糕開始名揚四海。
“一個木墩子,一個木棰,一口鍋,一把刀就可以制作花生糕了,制作花生糕的工藝說起來也不算難,但要做得色香味俱佳可并不簡單。”家住開封市順河區的馬明耀告訴記者。
馬明耀做花生糕的手藝是好幾代傳下來的,自己做花生糕也有將近20年,他表示,好吃的花生糕還是要靠純手工制作,機器做的跟手工相比在口感上差很多。
“花生糕、花生糕……”記者晚上在鼓樓附近被一陣吆喝叫賣聲吸引,見到現場制作花生糕的場景,兩個師傅正揮舞著大木槌,使勁地對著木墩上的花生糕輪番捶打。
其中一位劉師傅對記者表示,其實,花生糕的制作工藝不是很復雜,沒多大技術含量,就是比較辛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愿意受這份累。
“這是個功夫活,捶打時間越長越好吃。”劉師傅說。
記者在制作現場看到,做花生糕前要先把一些花生倒在墩子上,用木棰砸碎,鋪在墩子上,據說這是為了不讓糖稀粘在墩子上。在鍋里添上水和白糖,熬一會兒,再倒入炒熟的花生。放入花生后,要不停地攪拌,一是為了不讓粘鍋,二是讓花生和糖稀混合得更均勻。
然后,把從鍋里倒出來的花生弄成團狀;ㄉ鷪F砸開后,用刀從邊上往中間翻,再弄成團狀,反復4~5次,把花生盡量砸勻。最后趁糖還沒涼,把長度拉長1/3~1/2,切成片,就是花生糕成品了。在記者觀看的過程中,剛做好的花生糕轉眼間就賣完了。
據記者了解,目前開封花生糕已由最初的原味,演變成了包含核桃、芝麻、桂花、杏仁、椒鹽在內的6種口味的花生糕。
傳承變數
“開封人愛吃、會吃,所以開封小吃能源遠流長。”開封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孫潤田曾這樣評價開封美食。
如果說開封小吃是開封夜市的主角,具有強烈歷史感的鼓樓廣場則是主角中的名旦。
“在周朝,這里就有挑擔沿街叫賣小吃的,形成夜市是在宋朝,建國之后,小吃的興起是在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個體戶再度興起,目前,開封小吃處于建國后最繁盛的時期。”孫潤田表示。
開封小吃有著不同的經營模式,夜市上的攤點由一輛小車推進推出,且只在晚上經營,而有著固定門面的小吃店鋪則往往是上輩人傳下來的手藝。
而花生糕卻和黃燜魚、灌湯包、桶子雞、醬牛肉等完全不同,花生糕不限于小車推進推出,也不限于固定門面,也不局限于吃飯時間,在開封市的大街小巷看到最多的就是賣花生糕的,隨便一家小商店就有。
外地旅游者來開封吃小吃嘗鮮,而對一些小吃攤來說,一個小吃可能就是一家人的生計來源。
在開封,以賣花生糕為生的小手工作坊不在少數,“兄弟幾個前些年都下崗了,幸虧還有這個手藝,花生糕在我們家也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秦家花生糕負責人秦先生向記者表示。
記者在開封市走訪過程中了解到,目前像“秦家”“白記”這樣的花生糕生產企業有幾十家之多,基本上都只在本地銷售,外地市場上少見。剩下的老作坊,也都是自產自銷,在家門口養家糊口。
在這中間,大部分都是子承父業,而且目前大部分都已是人過中年,年輕人很少繼承這行。
“傳統方法制作是個力氣活,現在年輕人都不愿吃這份苦,而新工藝的機器生產則會讓傳統手藝失傳。”秦先生對記者表示。
“千年傳承下的東西,至今維持著城市小手工業者的生產和銷售模式,這種模式,雖然能保持原汁原味,卻不會在現代社會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孫潤田說。
推著自家的小車,轉悠在大街小巷,東西賣完,再推車回返,周而復始。一年掙幾萬元錢,做花生糕的手藝人已經相當滿足了。
做一種穩當的生意,過一種休閑的日子,這就是很多小經營者的想法。
“超市總是壓款,一拖很長時間,我們都害怕。”秦家花生糕的秦先生道出了特色產品不愿意進入超市的緣由。當然,沒有QS認證也是他們不走超市渠道的原因。“在這么多的小吃品種中有QS認證的很少。”開封市餐飲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忠山覺得這是發展眼光的問題。
“小富即安”的思想是制約開封小吃發展的重要原因。商戶依賴手工作坊,商品保質期短,手工包裝技術落后,這也是一個制約發展的因素。
“開封小吃已具備了發展的基本要素,需要的就是注入一種活力,活力來源于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政府政策、資金的支持,花生糕完全可以向工業化發展,如果政府在資金上扶持一兩年,逐步會發展起來,而一家做好了,跟著都會好起來的。”劉忠山認為。(姬萬里 文/圖)(原標題:宮廷美食現代演繹——開封花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