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收獲的季節。在河渠縱橫的武陟縣喬廟鄉看到,農民們正在稻田里搶收水稻。
“這一片種的新豐2號水稻是今年的新品種,長勢非常好,畝產突破700公斤沒啥問題。”該縣河南菡香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福軍高興地說。
“沒想到第一年試種就獲得了畝產700多公斤的大豐收。”王福軍說。為了提高稻米產量,去年,該合作社通過推行試驗選種、分餐管理的種植模式,專門劃出十幾畝土地,選擇28個品種進行對比試驗,最終確定新豐2號為當家品種。
王福軍說,除了高產量的新豐2號外,他還選擇了另一個當家品種水晶3號,雖然水晶3號的畝產只有500公斤,但它的產品附加值要比新豐2號高,消費對象以高消費群體為主。該合作社的水稻分為有機米、綠色米和無公害大米3個種植區域,每種水稻從插秧到收獲均按照國家相關標準要求,在施肥、配藥等諸多方面分別進行實施。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有機米就是高級營養餐,綠色米就是營養餐,無公害米就是普通的營養餐。國家農業部對此有標準,我們合作社全部是按照標準化進行操作的。”河南菡香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監事長王會平說,“與其他合作社的普通稻米相比,我們合作社的稻米每公斤高出市場價6分,5萬多畝地算下來,也就是讓這一片農民增收300多萬元。”
據了解,河南菡香生態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700多畝,為了增強抗風險能力,今年6月份,王福軍聯合新鄉市原陽縣、獲嘉縣、新鄉縣的13家水稻種植合作社,成立了焦作菡香沿黃稻米合作聯社,將土地托管面積擴大到了6萬畝。13家合作社共享信息、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資源,實現了由一家單干向握拳出力的轉變。(原標題:河南武陟縣:又是稻米豐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