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份,該縣的萬畝紅杏陸續成熟,進入采摘期,許多杏商紛紛慕名而來。來自北京的果蔬批發商盧先生已是連續第五年前來拉杏,算是杏農的老客戶。他給筆者說出了前來收購紅杏的秘密:“南樂的紅杏具有個兒大、色鮮、味美、貯藏期長等優點,在北京很好賣。我這車裝8000斤,到北京很快就能賣掉。想不到今年杏商這么多。前幾年,我一天來回能拉兩車,F在,兩天拉一車都不錯了。南樂紅杏知名度越來越高啊。”
該縣萬畝紅杏的種植,還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經濟逐年升溫。每年初春杏花開放之際,周邊市、縣的賞花者紛至沓來,漫步倘佯在醉人的杏花林中,或追逐嬉戲,或吟詩作畫,萬畝杏林已成現代都市人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該縣很早就有種紅杏的習慣,特別是位于黃河故道的西邵鄉、寺莊鄉,因其特有的沙質土地,非常適合杏樹的生長。
近年來,該縣根據這一情況,為增加農民收入,多方購進優質新品種杏苗,讓西邵鄉、寺莊鄉農民栽植杏樹,當年就栽植近萬畝。由于政府引導、技術指點,采取統一種植、農戶自己管護的辦法,優質紅杏很快給杏農帶來了經濟效益。在收購點值勤的西邵鄉干部馮國慶對筆者說:“一棵杏樹平均產杏400斤,能賣300多元,一畝地最少賣3000元,而且杏樹下還能種小麥、花生等。”當地杏農有個表達喜悅之情的順口溜:“先割麥再摘杏,最后還能收花生。”
據了解,該縣優質紅杏種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近億斤,產品遠銷吉林、北京、天津、遼寧、山西等十多個省市。僅此一項,就使該縣農民年人均增收100元。(通訊員史連合)(原標題:南樂西邵鄉李崇疃村萬畝紅杏帶富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