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偏遠的深山縣究竟有何核桃產業發展秘籍?盧氏核桃又如何坐穩全國第四把交椅?
盧氏縣有林業用地416.8萬畝,森林覆蓋率高達62.7%。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森林資源造就了這里山大、林多、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的優勢,特別適合種植核桃。盧氏縣栽植核桃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所產核桃皮薄肉厚,果大色香,出油率高,無污染,素有“中國核桃之鄉”的美譽。近年來,盧氏縣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山區綜合開發、革命老區扶持等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核桃栽植由過去“四荒”、“四邊”零散栽植發展到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創收模式由單一的核桃干果銷售發展到優質苗木銷售、技術勞務輸出等多種形式創收;市場銷售由國內轉向出口創匯;產品種類由核桃果延伸到核桃仁、核桃油、核桃罐頭、核桃酒、工業原料活性炭,核桃產業鏈進一步拓寬,富民實效進一步彰顯。
核桃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極大地激發了盧氏縣農民發展核桃產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核桃產業農民單打獨斗是行不通的,需要農民“抱團”發展。為此盧氏縣農民自發組織起核桃生產專業合作社,實現了核桃的“產、供、銷”一條龍。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利益,推動核桃產業發展,合作社通過采取統一規劃、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管理、統一回收、統一銷售的“五統一”管理模式,以示范苗圃和核心基地為窗口,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以聘請專家、組織外出參觀、舉辦科普講座、發放技術明白卡等形式推廣新技術為措施,實現了核桃種植的規模化、良種化發展,提高了盧氏核桃產品的附加值,增強了盧氏核桃的市場競爭力,有力地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盧氏縣德勝苗木專業合作社在橫澗鄉營子村建立千畝采穗圃,重點推廣國家級優良品種遼核、中林、西扶、豫豐等核桃品種,從核桃種苗源頭抓起,確保了農民發展種植的核桃品種優良化。香盛軒核桃專業合作社建成核桃基因庫55畝,種苗繁育基地300畝,核桃無公害基地500畝,示范帶動周邊386戶農民發展核桃育苗,畝創收2萬元,輻射帶動周邊6個鄉鎮1000戶農民發展核桃產業,人均增收3000元,戶均增收1萬元。這些還僅僅是盧氏縣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發展核桃產業的冰山一角。為了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合作社還拓展苗木嫁接業務,每年5月下旬到7月上旬組織社員到陜西、四川等地開展嫁接勞務輸出,嫁接技術好、速度快的社員月收入可達8000元以上,一般社員月收入3500元以上。農民通過合作社不但得到了“產前、產中、產后”的全程服務,而且年底還可以拿到分紅,盧氏縣真正把合作社辦成了農民的家。
一個產業要想發展,深加工是關鍵。盧氏縣核桃種植的規模化發展,催生了多家盧氏本土的省、市級核桃加工龍頭企業,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盧氏核桃產業不斷做大做強,向縱深發展。通過精深加工,核桃產業鏈不斷拉長,核桃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盧氏縣生產的核桃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市場,還贏得了國際市場的青睞。
三門峽華陽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核桃仁遠銷德國、英國、法國、丹麥、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2012年完成出口創匯230余萬美元,收購當地核桃300噸、核桃仁200噸,受益農戶380戶。目前,公司在盧氏產業集聚區征地52畝,緊鑼密鼓地建設“年產1000噸核桃仁食品綜合開發生產建設項目”,不斷向核桃深加工產品要效益。三門峽龍泉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燕子居”核桃酒屬保健白酒,其生產工藝和配方獲國家專利,現研發出10個品種,遠銷全國十幾個省市,增加了盧氏縣核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好的核桃產品還需要好的品牌包裝,為此,盧氏縣注冊了“云嶺”、“富源”、“秋之香”、“頂門”、“香盛軒”、“燕居”等核桃品牌,不斷提高盧氏核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盡管盧氏核桃產業發展已位列全國前列,但在核桃產業致富的道路上,盧氏縣并沒有停下探索的腳步,在做大做強傳統核桃產業基礎上,盧氏縣將目光瞄準了生態觀光休閑林業,建成集觀光、采摘、休閑、服務于一體的現代核桃產業發展體系,將成為盧氏縣核桃產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座高峰,也正是憑借這股精益求精的精神,盧氏縣核桃產業才實現了良性發展,盧氏核桃才會坐穩全國核桃產業縣的第四把交椅,并不斷向新的目標邁進.(作者: 劉玉明 謝軍成 王玲玲)(原標題:盧氏核桃產業如何入列全國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