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華夏藥都之禹州

2012/6/25 14:49:47 點擊數: 【字體:


     “藥不進祁州無藥味”所指的是我國四大藥大都之一——祁州,而與祁州并稱“北祁州、南禹州”的就是位于河南省的禹州。
    
    禹州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是華夏民族之根。禹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洪荒初開,人類祖先便在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舊石器時代,就閃耀著華夏文明之光,為華夏文明的中心。早在原始社會末期,這里就是黃帝部落活動的中心 區域之一。后來黃帝成為部落聯盟首領,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區的具茨山。 

    禹州藏百草

 
    始建“藥王閣”

 
    禹州地理氣候優越,盛產動、植、礦物藥材1084種,蘊藏量12萬噸。唐朝藥王孫思邈曾長期游居禹州,行醫采藥、著書立說,孫思邈去世后,禹州人民在西關購地建“藥王閣”永久紀念。禹州的中藥文化自此開始繁榮。禹州逐漸成為全國性的中藥材交易集散地,禹州也因此留下許多與藥材交易有關的遺跡。數百年來,禹州藥業市場長盛不衰,享譽全國。
  
    禹州的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宋仁宗年間,陽翟古城寺以東盛產白芷、南星、菊花、薏米等藥材,時任河南主薄的著名詩人梅堯臣游覽禹州,正值春和景明,翅花盛開之際,不禁詩興大發,遂作詩一首:“云外陽翟山,實與嵩少接,山中采藥人,能自辨苗葉,當須刨其根,以道素所愜”。元世祖至元一年(1264年),禹州已成為藥材匯集之區,填滿街市,猶如糞土,故農家深山大壑采藥者往來不絕。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曾詔令全國藥商來禹集結,每年春、秋、冬三個會期。“內而全國22省、外越西洋、南洋、東極高麗、北際庫倫,皆每車節轉而至,真可謂無街不藥行,處處聞藥香”。長期的藥材交易,逐漸產生了以經營類別或區域性質劃分的藥行幫、藥棚幫、甘草幫、黨參幫、江西幫、山西幫、陜西幫、祁州幫、商城幫、亳州幫、金陵幫等18個幫會組織,繼而形成禹州獨特的中藥文化。商幫建設了各自的會館,其中規模最大的為懷幫會館,也是全國保存最完整的藥商會館。成為中國歷史上的四大中藥材集散地之一,被稱為“中華藥城”。
  
    明代周定王朱橚到禹州考察采集標本,于1406年撰寫的《救荒本草》共列可救荒植物414種。著有《普濟方》168卷,收載醫方61709個,為歷代醫方之最,在劇毒藥材處理上,采取吸附分離技術等都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清代禹州的“保光清涼散”、“九天阿膠”相繼問世,行銷全國,頗享盛譽。當地加工炮制的“九蒸九制大熟地”于宣統三年在德國柏林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參展。 

    精工炮制,
  
     “藥進禹州倍生香”  

   
    而禹州中藥材炮制工藝、禹州藥交會也因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禹州中藥加工炮制始于明朝,清朝趨于規范。飲片加工及炮制因藥制宜,技藝獨特,制作精細,在國內久享盛譽,有“藥進禹州倍生香”之說。在加工、炮制過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有的飲片加工后,細如絲、吹能飛,片片均勻,厚薄適宜。在炮制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負盛名。
   
    進入新時期以來,禹州中藥材產業發展更加迅速。成為全國17家標準化、規范化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河南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年交易額居全國第三位。在中藥材貿易中的影響力愈加增強。同時標準化的中藥材生產規模也進一步擴大,通過國家GAP認證的藥材基地數量逐年增加。“藥不經禹州不香,醫不見藥王不妙”,一年一度的“中國·禹州藥王孫思邈國際醫藥文化節暨中醫藥交易大會”不僅為禹州帶來了交易收入,而且又把禹州與全國聯系得更加緊密。
   
    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從神農嘗百草,伏羲制九針開始,逐漸形成了包括中醫藥經絡文化、診療文化、本草文化、養生文化等在內的完整的中醫藥理論體系,中醫藥學成為世界上惟一擁有5000年連續歷史、獨立于西醫的醫學體系。幾千年來,中醫藥文化隨著名醫輩出而興盛,隨著“藥都”的形成而廣泛流傳。武漢中聯中醫藥文化之旅,探源我國著名“藥都”,繼承與弘揚中醫藥文化,期待你我共同參與。(原標題:華夏藥都之禹州)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食品商務網 2008-05-2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