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秀美山水 >> 瀏覽相關信息

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標——周口關帝廟系列之四 關帝廟的建筑藝術與關公文化

2013/8/5 16:29:19 點擊數: 【字體:

 

    或許因為周口關帝廟豐富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風格,它現今同時兼著周口博物館的功能。作為博物館的負責人,王麗亞對館內文化有著較為深刻的認識。

  她說,石雕和木雕藝術是關帝廟最為迷人的風景,是關帝廟最重要的文化構成之一。關帝廟有今天的地位,離不開這里的雕刻藝術。

  石雕藝術是藝術家以雕、刻、研磨、切割等手段,在石頭上雕刻塑造出占有一定空間的可視而且可觸的各種具體的藝術形象,借以反映藝術匠人們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其基本形式有圓雕、透雕、半透雕、浮雕和線雕。

  “周口關帝廟的石雕藝術由于大部分分布在石牌坊、石柱礎、石欄板和柱頭上,所以其藝術形式多為圓雕、浮雕、透雕或半透雕,而線雕較為少見。這些石雕內容或取材于神話傳說、文人軼事,或來自成語故事、詞語典故,或源于生活的聯想,通過石刻匠人的巧妙組合,借助簡潔卻又寓意豐富的石刻藝術表現形式,抒發了古人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

  走進關帝廟,宛若走進石雕藝術的碑廊,入眼之處或古樸凝重或輕巧靈動,凝重與靈動之中展現的是花草樹木、鳥獸蟲魚,個中蘊蓄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表現了明清時期人們的愿望、追求、寄托和向往。如:壽,用松柏、石、桃、龜、鶴等表示;福,用蝙蝠、佛手等比喻;喜,用喜鵲、蜘蛛等形容;而牡丹象征著富貴;龍、鳳、麒麟傳說祥瑞;靈芝意為如意;貓、蝶的諧音是耄耋,寓意年高長壽;棗、栗子的諧音是早立子,寓意早生貴子;戟、磬的諧音是吉慶,寓意吉祥幸運;靈芝與蘭花,被稱為君子之交;蘭花與桂花,代表子孫;雞鳴,隱含功名;椿、萱,意指父母;鸞鳳和鴛鴦,比喻夫妻;萬福,寓意吉祥等。為了表現加官晉爵、世襲封侯,工匠創作出石刻《馬上封侯》,一群蜜蜂在追趕一只騎馬奔馳的猴子,可見他們對封侯加官心情的急切。石雕《封侯掛印》表現的則是一只猴子在捅樹上的蜂窩,兩只倒掛的蜂窩猶如兩個象征官位的大印。這種利用諧音和對形象事物的轉借,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中常用的象征手法,生動、活潑、形象,寓有情趣。

  正因為這些文化元素,“國保”周口關帝廟被譽為“周口八景之冠”。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陳游紀勝》中贊曰:“關圣帝裝塑威嚴,雙石坊鏤刻精妙,春秋閣飛檐建瓴,鐵旗桿直插云霄,集公輸之巧,薈冶煉之精……勝跡也!”

  周口關帝廟的建筑構件

  雄偉富麗、莊嚴神圣的周口關帝廟,就像有一種場,它攫住你的思緒,讓你不由不隨它而動。如果你停下腳步仔細品評,會注意到山門、炎帝殿、戲樓、東西廊房和廡殿等山墻兩封檐裙板中縫垂懸著精美裝飾的或木或鐵“懸魚”。而這,也已成為周口關帝廟的特色之一。

  “懸魚”這一建筑裝飾構件,因常雕有魚形圖案而得名,有著多種造型和含意。“懸魚的形象,除本身有水的間接寓意外,還有利用其諧音取吉祥之意。魚,余也,裕也,有的添加蓮花、牡丹,以祈連(蓮)年有余(魚)、吉慶有余(魚)、富貴有余(魚)等。”王羨榮先生說。

  “懸魚”在古建筑上雖然使用較多,但已經完全脫離了魚的形象變異,有的直接應用了“陰陽魚”,形成了太極圖。

  太極圖是我國古代用一種圓形的圖像表示陰陽對立的統一體,用以說明宇宙現象的圖。宋代理學家認為,太極是天地萬物的根源,分為陰陽二氣,陰陽合而生萬物。經過漫長的歷史過程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在哲學上表現為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古建筑活動中,則表現出重視自然,順應自然,因地制宜,力求與自然融合協調的環境意識。

  有的“懸魚”已不再只是魚的樣式,而變為蓮花、卷云如意等形狀,取其“萬事如意”之意。其造型構成豐富多樣,千變萬化,如對稱式、均衡式、自由式等,但習慣上仍稱“懸魚”。

  據王麗亞館長介紹,關帝廟建筑的封檐裙板正中垂懸的“懸魚”,長度多在0.8米~1米或1米~1.5米之間,基本形式為直線和弧線,一般著重外部輪廓的大方,有的加以雕飾,也有的還垂有連體魚形。較大的懸挑出檐和厚實的封檐裙板已經構成關帝廟古建筑外觀輕盈飄逸的特征。而微呈弧線的封檐裙板和樸實無華的垂掛“懸魚”在陽光照耀下投于山墻上的陰影,更使得懸挑顯得深邃、素雅,富于裝飾效果,從而成為周口關帝廟古建筑區分于其他傳統建筑的明顯標志之一。

  實際上,古建筑的“懸魚”構件使用動機不是純審美的,而是建立在使用基礎上的審美,因為它還具有對建筑結構的保護作用。

  為增強抗震能力及墻面的穩定性,傳統古建筑山墻砌體多上小下大,呈階梯形狀或“人”字形狀,尖山檁條懸出較長,挑出長度在1米左右。為防懸挑的檁條掛枋端頭直紋截面漂雨受潮易腐,多以寬大的封堵裙板隔絕防護,兩板中縫用“懸魚”壓蓋。壓蓋封檐裙板中縫的“懸魚”,具有固定封檐裙板,保護懸挑檁頭之功能。

  周口關帝廟古建筑外部獨具特色的“懸魚”裝飾,除了其本身對建筑的保護作用外,還深深蘊含著當時在此的山陜商人對種族繁衍、安居樂業、商賈亨通等的熱切祈望。

  周口關帝廟“懸魚”,還深含《易經》八卦揭示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學說,其喜用魚形的原因,是因為木結構的房子怕火,而魚為水中之物,水可克火, “懸魚”有避災之說。有的“懸魚”造形直接由“水”字和“魚”、“蓮花”等結合起來,加深了“水克火”的含義,闡釋了人們祈福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同時,魚產子甚廣,可以無限繁衍下一代,對于封建時代的人來說,它是個非常吉祥的象征。

  實際上,早在有漢一代,我國就把“魚”作為吉祥物,視為一種民族的圖騰。《后漢書·羊續傳》曰:羊續在任太守時,“府丞嘗獻其生魚”,羊續把魚 “懸于庭”。府丞再次送時,羊續把掛魚拿出來教育府丞,杜絕了饋贈。至此,這件事又以“懸魚”、“羊續懸枯(指死魚)”、“掛府丞魚”等成為典故,被后人傳頌,并尊稱羊續為“懸魚太守”。“懸魚”便成了為官清廉的典故,常被征引。如此,關帝廟建筑中的“懸魚”,既是裝飾也是警示。

  周口關帝廟的“懸魚”裝飾,同柱礎、風火墻、脊飾、廊柱、美人靠、月梁、雀替等中國傳統建筑構件一樣,鮮明地體現了中國建筑的美學特征,它們是顯示建筑社會價值的重要手段,裝飾的式樣、色彩、質地、題材等都服從于建筑的社會功能。

  “懸魚”說到底是周口關帝廟建筑中一個小小的裝飾構件,它不是建筑主體或裝飾風格的主導,然而它絕對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正是因為有了這許多別出心裁、豐富多彩、雕刻精細、構思巧妙的懸魚裝飾,才使關帝廟古建筑顯得更加豐盈自然、別致而又富于特別的韻味,顯示出山陜商人安然自得的商賈文化、濃厚的志趣與人文情懷。

  關帝廟的關帝文化

  周口關帝廟的一大功用是會館,是商人們的沙龍之地。

  但既然打著關帝廟的旗號,自然少不了關帝文化的渲染,所以,廟內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關公文化。

  關公文化,是中華傳統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遺產;關公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最受人們崇拜的偶像。在中國歷史上有兩個最耀眼璀璨、明珠般的人物,就是被尊為“圣人”的“文圣”孔子和“武圣”關公。

  誕生于公元前551年的孔子,以其超人的精力和博大的智慧,創立了以“禮”和“仁”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孔子思想,不僅構成了維系兩千余年中國封建等級社會的理論基礎,而且也成了中國漫長封建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行為規范和主要思維原則。

  關公關羽,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公元219年,在其近六十年的人生中,策馬橫刀,馳騁疆場,征戰群雄,譜寫了令人心生敬仰的人生大義。與孔子所不同的是,關公沒有思想的著述,他只是用自己充滿傳奇的一生,書寫了思想的高度,被后人推舉為“忠”“信”、“義”、“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并成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士農工商廣泛崇拜的神圣偶像。

  “縣縣有文廟,村村有武廟”。這是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社會各界普遍祭拜孔子和關公的真實反映。實際上,按有關資料記載,在宋元明清,對“武圣”關公崇拜的虔誠和普及,甚至超過了“千古一圣”的孔子。清代中葉,僅京城之內,拜祭關公的廟宇便多達116座,如果加上京畿郊縣,關廟總數在二百座以上,遠遠超過了京城當時所擁有的孔廟。有人粗略算過,如按每縣設一座孔廟,清代全國的孔廟也不過三千余座;而每村建一座武廟,那么清代全國的關公廟宇竟達三十余萬座——關公廟數竟是孔子廟數的一百倍。所以,早在明代,王世貞就驚呼:“故前將軍漢壽亭侯關公祠廟遍天下,祠廟幾與學宮、浮屠等。”清代的趙翼更驚嘆道:“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寒垣,凡兒童婦女,無不震其(關公)威靈者。香火之盛,將與天地同不朽。”

  關公從“當時義勇傾三國”的蜀漢名將,到“萬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化、圣化偶像,是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后期以來,社會各界對關公不斷美化、圣化和神化的結果。從宋元至明清的這一歷史過程中,上至高居廟堂的帝王將相,下至終生勞作的庶民百姓,從揮文弄墨的文人學子、舞槍弄劍的草莽義士到勾欄瓦舍中的說書藝人、遠避塵世的僧侶道士,幾乎都陸陸續續匯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關公的潮流。在這一浪高于一浪的關公崇拜浪潮中,從關公身上發掘出來的和被追加到關公身上的美德與美譽,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真實的關公,幾乎達到了無人可及而又無以復加的地步。于是,生活于三國時代的關公,在宋元明清之際,便漸漸地超凡脫俗,青云直上,由一個充滿悲壯色彩的人間英雄,變成了萬民禮拜的神圣偶像。所以,在關帝廟里,多有人們對關公的贊美楹聯,而這些楹聯也成為關帝廟關公文化的內蘊之一。

  在周口關帝廟,對關公的贊美楹聯有很多,其中石牌坊上有“讀好書說好話,做好人行好事”、“忠勇光昭日月,謨猷學本春秋”;大殿上則是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書寫的“大義參天”、“忠能擇主鼎足定漢室天下,德必有鄰把臂呼岳家父子”的贊譽;戲樓有“聲震靈霄”;拜殿則有“赤膽扶漢盡忠盡勇千秋豪氣參大地,丹心托月重信重義一生高節韶春秋”;春秋閣上有“赤面表赤心千里常懷赤帝,青燈觀青史一生不愧青天”、“秉燭持綱常顧影何慚心上日,封金完節義對人不愧性中天”等,這些楹聯,構成了“國保”周口關帝廟鮮明的關公文化特色。

  在“國保”周口關帝廟中,豐富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風格使其格外引人關注,尤其是那些別出心裁、內容豐富、雕刻精細的石雕、木雕等裝飾構件,更使關帝廟古建筑顯得豐盈自然、別有韻味。圖為周口關帝廟中精致的木雕構件。(首席記者李紅軍通訊員劉濤文記者于揚圖)【原標題:一座城市的文化坐標——周口關帝廟系列之四 關帝廟的建筑藝術與關公文化】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2008-12-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