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棠溪國威劍 資料圖片
今天上午,“棠溪國威劍”捐贈收藏儀式在京隆重舉行。儀式上,來自全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河南西平縣的西平棠溪劍業有限公司制作的兩把中型、微型珍品“國威劍”捐贈給中國收藏家協會永久收藏。
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杜耀西、副會長謝啟晃、周德田、北京市西平商會會長陳集倫、中國民間工藝美術大師高慶民等出席了捐贈收藏儀式。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北京日報等2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也參加了儀式。
儀式上,中國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杜耀西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棠溪寶劍在歷史上為我國九大名劍之首,高慶民先生歷經數十年的潛心探索,汲取優秀傳統工藝,不斷創新,成功恢復研制了棠溪寶劍。
棠溪劍惟一傳人、河南省首屆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高慶民介紹說,據《史記》記載:棠溪寶劍位于我國古代九大名劍之首,具有2700多年的光輝歷史。目前,棠溪寶劍是全國刀劍行業惟一一家受世貿組織150多個成員國保護的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其制作工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先后榮獲全國發明金獎等近60項大獎,被香港、澳門特區政府,國家博物館,國家體育博物館,中國收藏家協會等單位收藏。
據了解,中國收藏家協會收藏的兩把“國威劍”是根據全國人大收藏的大型“國威劍”同比例縮小的中型“國威劍”和袖珍“國威劍”,其制作過程融入了特定的文化符號及技術參數,顯示了“定國之神”的大氣,彰顯了國家莊重威嚴的深刻含意。
中型“國威劍”總長60公分,揭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60年的輝煌歷程;劍柄長19.49公分,表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時間;大護手的吉祥獸頭上刻有鼎的圖案,象征祖國青春鼎盛;小護手上有日月圖案,喻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月同輝,代表著棠溪人對祖國母親的美好祝福。劍鞘上的天安門造型象征祖國,正反兩面玉牌上雕刻有56個民族的圖騰,象征中華民族大團結。
中型、微型“國威劍”的劍架為抽象的華表,上面精工雕飾的飛龍,喻意中華民族正在崛起;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于世界東方;劍懸劍架上,再與兩個“中華結”合起來,正好巧妙地構成了“天下平”三個會意字,喻意中華民族正處于清平盛世。
“國威劍”的劍條采用多種優質鋼材,由高慶民監制,經手工千錘百煉、反復折疊鍛打合成,不僅具備強、硬、韌、彈四大特性,而且顯現有天然美妙的紋飾;其劍鞘、劍架、劍盒則是精心挑選的稀有上等小葉紫檀木,精雕細琢,鐫刻有56個民族圖騰的珍貴玉牌鑲嵌其中。當今世界上最小的高檔寶劍小型國威劍更是巧奪天工,劍鞘為999純金鍍制品,上面的圖文精細微妙,只有用放大鏡才能看清其全貌。
西平棠溪是《史記》曾經記載的春秋戰國冶鐵鑄劍圣地,被評全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本次被中國收藏家協會收藏的“國威劍”是由棠溪劍業有限公司設計生產。據悉, “棠溪寶劍”2001年被我國權威部門組織的高級專家鑒定會鑒定為“中華第一劍”,并被中國歷史博物館永久收藏。
中國收藏家協會組織的資深專家鑒定會經過集體評審認為:中型、微型“國威劍”是中華寶劍的杰出代表,是當代寶劍家族的佼佼者,是收藏和禮品行業的一朵奇葩,是品相華貴、舉世稀有的藝術禮品、收藏品。【原標題:名劍之首“棠溪國威劍”收藏儀式在京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