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濮陽 >> 文化遺產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瀏覽濮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龍舞

2013/4/8 8:56:15 點擊數: 【字體:


龍舞

   
    龍舞,也稱“舞龍”,民間又叫“耍龍”、“耍龍燈”或“舞龍燈”,在全國各地和各民族間廣泛分布,其形式品種的多樣,是任何其他民間舞都無法比擬的。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現以數人集體祭龍求雨的文字;漢代董仲舒《春秋繁露》的記錄中已有明確的各種舞龍求雨的記載;此后歷朝歷代的詩文中記錄宮廷或民間舞龍的文字屢見不鮮。直至現在,龍舞仍是民間喜慶節令場合普遍存在的舞蹈形式之一。

    龍舞最基本的表現手段是其道具造型、構圖變化和動作套路。根據龍形道具的扎制材料的不同,分為布龍、紗龍、紙龍、草龍、錢龍、竹龍、棕龍、板凳龍、百葉龍、荷花龍、火龍、雞毛龍、肉龍等等;北方龍舞的制作一般高大粗重,風格古樸剛勁;南方龍舞則精巧細致,活潑敏捷。龍舞從色彩上可分為黃、白、青、紅、黑等,以黃龍最為尊貴。龍舞的構圖和動作一般具有“圓曲”、“翻滾”、“絞纏”、“穿插”、“竄躍”等特征。龍舞的傳統表演程序一般為:“請龍”、“出龍”、“舞龍”和“送龍”。民間有“七八歲玩草龍,十五六耍小龍,青壯年舞大龍”的說法。舞龍人數少則一人舞雙龍,多則百人舞一大龍。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信奉的祖先;龍舞是華夏精神的象征,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團結合力、奮發開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諧、造福人類的文化內涵,是中國人在吉慶和祝福時節最常見的娛樂方式,氣氛熱烈,催人振奮,是中華民族極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文化網 2011-10-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