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焦蓋燒餅看似簡單但做起來卻很麻煩
登封的焦蓋燒餅歷史悠久,是登封最有代表性的特色食品之一,其外形墩厚,表面酥脆,內層松軟,吃起來焦香可口,可謂登封一絕。隨著登封旅游業的不斷發展,登封這一民間傳統食品也像少林寺一樣名氣越來越大。昨日,記者從登封市文化部門獲悉,登封正在積極搜集整理芝麻焦蓋燒餅有關資料,準備申報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焦蓋燒餅跟岳飛抗金有關
據傳說,早期這燒餅還是登封的一個店小二發明出來的。當年抗金名將岳飛來到登封抗擊金兵,勝利后在一家酒店里吃飯,這家的店小二對岳飛仰慕已久,不收酒飯錢,但岳飛還是如數把錢給了店小二,店小二很感動。后來從京城傳來岳飛被秦檜害死的噩耗,人們都痛恨秦檜,都罵他是王八。于是店小二就把面和成王八的樣子,放在火上烘烤,取名“秦檜”。消息傳出許多人來買,邊吃邊罵秦檜。后來,“秦檜”也就變成了現在登封焦蓋燒餅的模樣。
登封焦蓋燒餅是當地人一道傳統美食,逢年過節或者誰家有紅白喜事,人們總會買些燒餅當做禮物。隨著來登封旅游的人越來越多,登封燒餅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凡來登封出差、旅游的人們吃了以后贊嘆不已,大都買幾個帶回去讓家里人或朋友品嘗。
燒餅制作一直保持傳統工藝
燒餅的制作工序比較復雜。先將發好的面加入適量堿面和干面粉和好,制成面劑子。圓面團時,揪下一小塊蘸油、鹽、五料,然后用面團包好,再打成圓餅。用毛刷在餅面刷上一層水,扣在用面籮篩鋪得非常均勻的芝麻仁上面,餅面就均勻地粘上一層芝麻。所用的芝麻仁則要求撿拾干凈,夏天浸泡1~2個小時,冬天浸泡7~8個小時,芝麻仁必須用濕布蓋好,以保持水分,保證芝麻仁的飽滿。
烤餅時,先將有芝麻的一面朝上放在爐上,烙得面皮干涸出淺花為度,再翻過來烙另一面,而后起餅放入爐圈內烘烤至焦黃,焦蓋會自動翹起,入口酥脆焦香。
登封一燒餅店的老板說:“做這燒餅聽起來容易,可是發面、和面、做餅、烤餅都很有講究。有人曾到鄭州開過燒餅店,由于鄭州的水質不好,所以做出來的燒餅不如在登封制作的好吃。還有人試著用機器代替人工和面,結果做出來的燒餅味道也不地道,所以現在登封的燒餅店基本上都還保持著傳統的制作工藝。”
登封市文化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在整理收集有關登封焦蓋燒餅的資料,將把登封焦蓋燒餅申報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