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辦公室時,已是半個月后的9月10日。在這個周六的早上8點20分,空蕩蕩的市府大樓里只有等候我的市長和他的秘書,在幾乎不可能安排的情況下,市長接受了我一個小時的采訪。
看得出這位55歲的市長一臉倦容。“您是不是沒有時間休息?”我問。他淡淡一笑,說:“就是每天都不睡覺,事情還是做不完,許多事情的難度很大。”身為河南河洛人氏,王市長對這片土地非常熟悉,道來如數家珍,也充滿感情。他敞亮的辦公室里最惹眼的裝飾,是寫字臺背后的一幅工藝壁掛——說不上險峻也并非奇異的一座山峰。“這是哪里的山,有什么象征意義嗎?”我試圖了解市長的趣味。“這是我們的嵩山,華夏民族最早的起源地。”
拉我去市府的司機小范告訴我,這一任市長口碑很好,城市發展得不錯,市民心里比較踏實。采訪結束后,市長要趕往另一個地點,接見一個外省代表團,應他的邀請,我與他同行,在送我回飯店的路上,看到來來往往悠然閑逛的市民,我想,雖然他的生活是被日程表安排的,但他心中一定感到快慰。
原想做一個人性化的采訪,可聽馮秘書說,市長剛拒絕了一家人物雜志的采訪請求,因為他不愿宣傳個人。后來問起這事,試圖“灌輸”官員與媒體和大眾關系的理念,但溫和的王市長卻堅定地回答:“只想踏踏實實做些實事,不喜歡做任何張揚之事。”如此低調,那就只能談論他的工作了,好在,在他的工作敘談中,能感到他對這方水土和人民的一片執著感情。
三聯生活周刊:在您看來,鄭州近百年的歷史中,哪幾個階段最值得記憶?
王文超:1903年開始建鐵路,1913年京漢鐵路形成,鄭州交通樞紐的地位確立起來,這是當時中國最早的鐵路。京廣鐵路,然后是隴海鐵路,這里逐步形成了鐵路大樞紐,中國真正的鐵路中心是在鄭州,所以有人說鄭州也是火車頭拉出來的城市。1923年“二七”大罷工,揭開了中國工人階級革命的序幕,鄭州是策源地,這是輝煌的一頁,二七紀念塔就是紀念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的。1954年,河南省委省政府首腦機關由開封遷到鄭州,形成了新中國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對這個城市來說有里程碑意義。雖然鄭州歷史上曾經五代為都,八代為州,但是從近代史來說,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形成還是在這個時期。1955年前后,省會的搬遷使鄭州成為內陸地區重要的工業重鎮,國家花了一批錢,建了七個紡織工業企業,其中六個棉紡廠,一個印染廠;建有第二砂輪廠,是國家最大的;鄭州紡織機械廠,到現在還是最大的;還有一個煤炭機械廠,也是同行業最大的;水工機械廠也是國內最大的。鄭州從這時開始建設現代工業城市,之后應該提起的是改革開放以后的發展。
三聯生活周刊:近50年的發展狀況如何呢?
王文超:鄭州解放初期不足10萬人,成為省會城市后發展到30萬人左右,現在市區達到300多萬。鄭州已經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城市,工業作為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為53.1%,也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一個商品集散地,發展成一個商貿城市。第三產業也發展很快,占42.5%。農業只占4.4%,經濟結構呈現二三一,農業比重很小。
三聯生活周刊:今天的鄭州具有哪些特點?
王文超:這個城市也是一個旅游城市,歷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上可溯8000年的文化,黃帝5000年前出生在這里,夏代都城就建在我們陽城,所謂“禹都陽城”。接下來就是商代早期都城就建在我們老城區,商城遺址是迄今為止中國版圖上保留得最早的一段古都城城垣,后來這里曾為管國都城,再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韓國故城——五代為都的鄭州在中國歷史上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不可替代。鄭州現在是河南省旅游的龍頭,有名的像黃帝故里,杜甫故里、北宋皇陵、嵩山少林寺、嵩陽書院、中岳廟、觀星臺等,都是非常有價值、文化內涵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另外,鄭州是我國中部重要的交通通訊樞紐,起了承東接西、連南貫北的作用。鄭州在歷史上十省通衢,交通要塞,既是商家必爭之地,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區位優勢十分明顯。有人說鄭州就像美國的芝加哥,美國中西部的發展它起了樞紐作用。鄭州的鐵路是大十字架,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和連霍高速)也是大十字架,航空發達,也是我國六大通訊樞紐城市之一。
還有,鄭州的資源豐富,是一個資源大市。有200億噸的煤炭儲量,是河南省煤炭儲量最大的一塊,鋁礬土、石英石等儲量也很豐富。
三聯生活周刊:鄭州現在的經濟運行狀況是一個什么水平?
王文超:去年鄭州的經濟總量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里排12位,今年有望排11位。財政收入去年是200億多一點,其中一半上交國家,我們地方的一般財政收入是104.8億元,在全國的省會城市中排行第6位,今年有望排行第5位。鄭州經濟質量較好,經濟結構比較合理,輕重工業、二三產業的結構比較合理,發展速度很快,增長都是兩位數。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中心城區由原來的不到10平方公里,建設到現在的24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不足10萬人,發展到現在的300多萬人,城市形象也有很大的改觀。我們是全國的文明城市創建先進單位,正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我們的城市綠化覆蓋水平達到35%以上,人均綠地達到8.68平方米,達到和超過了國家園林城市的標準。城市的市容市貌也有很大改觀,特別是在城市的管理上不斷進步。過去大家的印象,黃河岸邊都是飛沙走石,中部非常干旱,導致塵土飛揚,到處都是垃圾堆,這種現象在鄭州已經沒有了。過去我們就有“綠城”之稱,現在也很重視。城市亮了起來,夜景很美,我們投了好幾個億。再就是城市美化,過去是破破爛爛,現在高層林立,有近千棟高樓,亮化的就有800多棟。交通管理水平也在提高,交通網絡比較健全,雖然車輛在不斷增加,但是塞車的情況較少發生。從經濟規模、人際環境和生活質量看,鄭州今天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收入水平,2004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9667元,農民人均收入4183元,在中西部地區是相當可以的。
三聯生活周刊:在這樣一個發展背景下,鄭州市民作為一個鄭州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沒有上升?
王文超:應該說今天鄭州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大大的提升。今年全國有8個省市自治區的黨政主要領導人帶隊到鄭州來考察,這在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他們來考察,最矚目的是鄭州新區的規劃和建設,再有就是城市建設和管理,老城區的改造、保護和管理,當然還有經濟發展。因為在中西部地區,我們河南省的經濟總量排在首位,在全國是第五位。
三聯生活周刊:下一周您要率團出去考察,您想考察什么?鄭州還需要向別人學習哪些東西?
王文超:鄭州在許多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說城市的品位,還需要提升。這包括文化品位、城市建設的風格和管理的水平。
三聯生活周刊:您提到了城市的品質,認為鄭州的文化品位還需要提升,那么,政府打算怎樣提升呢?
王文超:鄭州這個地方文化資源相當豐富,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主要發祥地,是文化的源頭。再往寬一點說,河洛地區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地質學家考證,我們的嵩山是2.5億年前最后形成歐亞大陸時第一塊冒出水面的陸地,在這個古老的地方才有了我們的族群,也就是黃種人。中華民族一開始是在這里生息、繁衍和發展,包括現在一些少數民族,蒙古族啊,滿族啊,周邊的一些民族如西夏族,以及一些南方的民族,實際上許多還是在中原發展起來,然后遷徙出去的。
解放后,我們重視經濟建設,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我們豐厚的文化資源缺乏整理,沒能把明擺著的資源優勢變成文化優勢、經濟優勢。所以我們可以在這方面做很多工作,把鄭州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的作用,整理、挖掘和展示出來。這樣不僅形成文化產業,還能帶動其他相關產業。文化產業做好了,我們還可以吸引更多的炎黃子孫,到這里祭祖、考察、尋根、旅游、投資興業。在這方面,西安做得比我們好。西安是十一朝古都,但是中華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有3000年的都城史是在河南,中國八大古都四個在河南,鄭州位居最古老的地位,再往前說,古都不知道在哪里了,或者也可以說沒有古都了。黃帝的都城在哪里,史學界大致認定在我們新密和新鄭之間的一個古城寨。
三聯生活周刊:對于黃帝出生地和居住地,許多城市爭來爭去,說起來鄭州最為有利,國家的詞典辭書都說是鄭州的新鄭。先不說大家能拿出多少證據,只說爭論中鄭州最為有利,可為什么鄭州的表達最弱?
王文超:就是我們投入的力度不夠嘛,重視不夠,研究挖掘整理不夠。所以本來是我們的東西,人家的影響就大過了我們。我們下一步就是要做這方面的事情,我跟文化局局長說,我們的考古事業要進一步擴展,不要跟在人家后面,中華民族的誕生、文化的源頭,要通過我們的考古來證實。通過國家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把中國的紀元由原來國際公認的2840多年(西周共和元年)向前推進了1400年,現在考證的結果是4230多年。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說,夏商周斷代工程能夠取得的證據85%以上來自河南,主要是鄭州、洛陽、三門峽等幾個地方。
中國最早的古都在哪里呢?現在全世界的人看中國的古都,來了都是去看西安,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的古都在鄭州。西安對旅游資源的研究和展示做得不錯,現在每年接待游客達百萬人。
三聯生活周刊:我去西安,常常是一架飛機上至少一半乘客是外國人,都是旅游團。
王文超:現在來中國看古城,看了西安,看北京,事實上應該是鄭州、洛陽、西安。我們過去說城市的歷史,有人說:20年看深圳,100年看香港,200年看上海,800年看北京,1000年看開封,3000年看西安,過去講5000年看洛陽。我覺得應該是5000年看鄭州,4000年看洛陽,歷史上鄭州管過洛陽,洛陽也管過鄭州。
三聯生活周刊:我們跟鄭州文化圈的朋友聊天,他們就說,鄭州這個地方不光有一些實物的遺址和文物可以發掘和展示,還有一些歷史上真實的故事發生在這里,比如說,李白和杜甫兩位偉大詩人在此相見,成語典故許多也出自這里,其實這也是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王文超:這方面我們正在做工作,“鄭州2005世界雕塑藝術年”已經啟動。我們要邀請國內外的大師來幫助我們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用雕塑的形式表現出來。這個項目投資很大,要搞一個雕塑園,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能看到這樣的雕塑,其中有一些是現代雕塑,但更多的是我們城市歷史文化的展示。三到五年,鄭州可能到處都是這樣的東西,用雕塑來講述一個城市的歷史故事。我們這的東西多了,比如說最有名的劉邦和項羽對峙,楚漢分界的鴻溝就在我們滎陽這里,黃河岸邊。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過五關主要是在我們這里;官渡之戰的戰場在我們中牟。挖掘整理一下,典故之多真是琳瑯滿目。
三聯生活周刊:我們到了鄭州對它的感覺是,這個城市好新哪!別說上千年,就是上百年的建筑也沒有,這就跟它3600多年那么古老的歷史對不上號,反差很大。
王文超: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地面上的建筑文物很少。鄭州這個地方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每個朝代的更替都要在這里發生一場戰爭,總是把前朝的建筑一把火燒了,毀了,所以地面上的建筑留下很少,除了塔。比如說中國最古老的磚塔嵩岳寺塔、少林寺塔林、觀星臺保留下來了,而在城市中心原來的一點明清的建筑也沒有保存下來,確實有這樣的問題。怎么辦呢?我們現在要恢復一些建筑,比如城隍廟、文廟,還要建夕陽樓,李商隱有一首詩就是寫夕陽樓的,非常有名。另外把古城墻拆遷做好,把商城保護起來,建商城公園。老城里把書院街改造成仿古一條街,恢復到至少是漢唐時期的風貌,不能再做明清了,因為這里很古老。明年我們準備把這個計劃實施了。
三聯生活周刊:這又是一大筆投入,有沒有商業運作的模式?
王文超:要4個多億。書院街的改造是商業模式,但城隍廟、文廟、夕陽樓、商城改造還都是政府投資。4個多億是指政府投資,商業運作的投資那就更多了。說實在的,這么大的投資究竟有多大經濟效益是很難說的,但它的社會效益是很大的。把商城遺址保護起來,把商都文化展示出來,給人家一點能看的東西,F在沒有什么可看的。當然,將來在文化產業上,像電視、報業、藝術演出方面,政府都要搞一些,支持一些企業集團,把它們推向市場。湖南電視臺做得多好,我們也想去考察一下。
三聯生活周刊:鄭州正在建鄭東新區,對這個規劃,您比較欣賞它的哪些東西?
王文超:鄭東新區的規劃,我們是采用國際招標方式做的。這個規劃不是我們市委市政府決定的,而是聘請了一批中國最優秀的著名專家,共31位,是由國家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和現在的建設部總規劃師陳曉麗兩個人主持,最終確定的。為什么我們要用黑川的呢?第一,黑川作為日本人,他了解東方文化,他在城市規劃設計里面融入了中國文化的元素。第二,它是一個共生城市的概念,可以降低成本。就是說,有些城市的新城區離老城很遠,我們是一路之隔,所有道路是貫通的,連在一起的,新老城市之間沒有大的隔離,這樣有利于資源共享,如果新城在幾十公里外,那管網、電力、熱力、水等等都是問題。第三,這個規劃有新意,它是環形的。在中國歷史上,尤其是漢代以后,城市的規劃都講究方形,帶來的問題是交通組織比較困難,在現代城市車輛越來越多的情況下,環形城市有利于交通。
三聯生活周刊:這是不是跟大連很像?
王文超:是,歐洲很多城市也是環形的,不過那都是道路建成環形,建筑物是環形的還沒有。把中央商務區搞成環形的,在全世界還沒有。這是作者的一個個性設計,我們覺得挺好。尤其是,龍虎和如意那兩個造型。如意造型使中央商務區和副中心區通過運河連接起來,兩邊是圓的,中間是一條運河,造型很像古代的如意,體現了歷史文化的特色。這一點我們比較欣賞。至于說別的,這個城市的路網規劃、綠化等都有一定的特點,應該說作為未來鄭州的形象,黑川的方案比較適合。當然,專家也是一致認為他的方案很好。31位專家29位把票投給了他,包括宋春華和陳曉麗都是支持我們的,另外兩位中有一位來自參與競標的規劃單位,比較青睞自己的設計。
三聯生活周刊:現在城市都很重視自我包裝,您認為鄭州的城市名片應該如何包裝和表述?
王文超:國務院對鄭州將來發展的定位是“區域性中心城市,現代商貿城”。省委省政府在中原崛起的發展布局中,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就是以鄭州為中心,構筑中原城市群經濟隆起帶,要求鄭州建設成“現代制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地,現代服務業中心和現代農業示范帶,河南對外開放的主平臺”。根據任務,我想鄭州的定位主要還是“現代商貿城”。
三聯生活周刊:同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與武漢相比,鄭州處于何種發展水平?
王文超:我們的經濟體量比武漢小,他們中心城區450多萬人口,我們只有300多萬,但是去年,我們的地方財政收入第一次超過武漢,這也引起不小的震動。不過,鄭州雖然有十大全國名牌產品,但現在的企業規模還不夠大,沒有像武漢鋼鐵廠、第二汽車制造廠那樣的大型企業。把鄭州市的企業做大是我們未來的發展重點之一!驹瓨祟}:鄭州的往世今生:50年考古確認中國第一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