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元宵節習俗
2014/2/20 16:51: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正月十五元宵節,又叫上元節、燈節。是夜,張燈結彩,猜燈謎,觀焰火,吃元宵,賞月賦詩,相沿成習。隋、唐、宋以來,盛極一時。《隋書·音樂志》載:"每當正月,萬國來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門外建國門內,綿亙八里,列為戲場",參加歌舞得常達萬人,自昏達旦,至晦面罷。林州民間,過罷年以后的節日中,正月士五是特別熱鬧的節日。人們過年的余興未盡,又迎來了燈節。人們把正月十五當小年過,一是吃扁食,二是點燈盞。這天晚上吃罷飯后,各家各戶開始點燈花。將預先用綿紙做成的直徑二三厘米的數十個甚至上在個燈蓊,盛在碗里,倒入香油攪拌,用筷子夾出點燃,門礅上、石條上、平棚上、墻頭上、水道眼兒、廚房、門旮旯、院落四周、中間、門里門外,到處都放著點燃的燈花,燈光如晝,清香撲鼻。地上燈花起舞,天上明月高照,群星閃爍,使人有一種子如入仙境之感。1950年以后,隨著群眾文化水平的提高,民間開始耍燈籠,有轉燈、龍燈、花環燈、跑馬燈、沙燈、豐收燈,并且向神化偶像燈發展,奇巧百出,五彩繽紛。尤其是縣城,文化館組織的燈展更為精彩,觀燈的人群水泄不通。
十五這一天的煙火也十份壯觀。煙火由民間各區以一個大村為首籌辦,十五前開"點老桿"。老桿上的各種做事,都用煙火表現。屆時,遠遠近近男女老少,觀者如集。老桿一點,兩個多小時才能完結,上元這天,民間的各種文藝活動出串演比賽,熱鬧非凡。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