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7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人民已經測出了冬至。古人對冬至的解釋為: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古代我國對冬至節很重視,《漢書》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要長,陽氣升,是個吉日,因此值得恭賀一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林州民間是日家家戶戶吃扁食,有吃扁食能防凍耳朵之說。
冬至節后,嚴冬來臨,舊時窮苦勞動人民時光更難熬了,一般殷實之家也很重視這個節令。冬至后農民非常重視"看雪"。"一九雪,九九皆有雪"。從農事講,越冬作物極需冬雪保持地溫、墑情。此時地里能大凍,二麥斂藏必固。如缺雪必致來歲多蟲害。天氣過暖。果木開花,就難望豐收。雪大就可以凍殺害蟲,來年農業豐收有望。這是林州勞動人民千百年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