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題思想鮮明、人物行為真實可信,產生了強烈的戲劇效果和藝術震撼
群眾來訪接待日,公安局局長魏民先后接待了兩位基層群眾的來訪。一位是劉灣村的劉奶奶(飾演者是表演藝術家張月婷)。劉奶奶反映的問題是村主任劉三,因蓋房子強行擠占她家的出門道路,劉奶奶不滿而上訪告狀,卻遭到劉三幫兇毒打,導致一只眼睛失明。遭受欺壓而又不愿屈服的劉奶奶決意再次告狀,定要面見公安局局長并訴說委屈。劉奶奶相信“吃著百姓的飯,穿著國家的衣”的人民警察,不會不站在人民群眾的一邊,替人民說話,為百姓撐腰,懲治那些目無法紀、恃強凌弱的不法之徒。魏民作為一個親民愛民、疾惡如仇、剛正不阿的人民警察的領導者,豈能容忍這樣的不法之事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發生?于是在劉三之徒作惡現場依法將其拘捕。這樣的事情在當今現實社會,雖說不具普遍性,但在基層農村個別地方還是時有發生的。因為個別基層當權者中多多少少還存在著法律意識淡薄、道德觀念不強、文化素養不高的現象。因此作為藝術創作諷刺貶斥的典型,這不僅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具有藝術真實性。典型事例是藝術創作關注的重要對象,這種作品的成功率要大于其他類型的作品。如千古奇冤竇娥的故事、千古絕唱梁祝的愛情故事等,古今只有一例,而影響卻傳之久遠。
第二位上訪人也是一位普通的群眾,他的名字叫賴全(扮演者是著名表演藝術家艾立),這是一個上訪專業戶,一個難纏的主。十余年來賴全通過上訪,吃了不少苦頭,也嘗到了不少甜頭。他熟知各級政府和信訪接待部門以社會穩定為重,一般情況下不會為難上訪者,特殊情況下有可能會給上訪者一些資助,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賴全就以曾經見義勇為救人致殘(有見義勇為之舉,并未致殘),而未能得到政府相應優待和照顧為由,滿足自己好吃懶做的陋習,久而久之變成了一個上訪專業戶。而魏民在了解到了他的真實情況后,用真情和熱心幫助賴全開辦一個小賣部,感動了這個自以為是英雄而不被人識,且隱瞞了十余年殘腿真相之人,同時也為賴全打開了通向全新生活的大門。劇中賴全這個人物和事件的設置,簡單分析同樣不算是重要。但是,這類問題實質上關乎社會穩定、家庭安寧、生活和諧的社會主題,涉及人民群眾的疾苦能否真正得到關注、得到解決的深層矛盾。因此,這一情節的精心設置和喜劇化效果的巧妙處理,同樣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藝術價值。該劇中諸如“魏民有意阻止妻子提拔”、“不幫舅舅說情”、“女兒初赴工作崗位不能送別”、“化解戰友夫妻感情矛盾”、“被人誣告無端接受審查”等情節的安排,都是現實生活當中很有可能發生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都關聯著社會、家庭、親情、責任、權力以及文化、道德、素養、心理、行為等方面深層問題。“使命無價,目標至尊”是當前管理學領域里十分流行的一句話。魏民身為一個市的公安局局長,是一個系統里的首長、領頭人,既承擔黨和人民賦予他的神圣使命,又在使命的引導下身體力行地完成一個個既定的目標。在他的身上應當是責任重如泰山,平時,他幾乎沒有閑暇時間陪伴妻子、女兒,不能盡到一個丈夫、父親應當盡到的責任和義務。妻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參加市里組織的縣級干部選拔考試,取得了并列第三的好成績,滿懷希望地想讓魏民打個招呼,能使她實現理想,但魏民不但不打招呼,反而給組織做工作取消錄用自己的妻子。他的理由一是認為妻子的工作很“順”,既穩定又勝任;二是妻子得到提拔后要調離,不能料理家務照顧老人;三是他的工作重要,需要妻子犧牲奉獻。“我的工作需要你作出奉獻,社會太平百姓平安我的責任重如山。”乍聽起來,這些理由近似謬論。我們靜心想想,現實生活當中,有多少家庭不是這樣的?夫婦雙方,誰的工作責任大,承擔的社會使命重要,另一方就要承擔更多的家庭事務,默默地為另一方作出奉獻,使之為社會創造更多更大的財富。這在家庭內部是小事,可聯系到社會上就不是小事了。劇中所表現的這些情節,看似平平淡淡,其實都包含著豐富的社會意義。魏民和妻子能夠作出這樣的決定,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是需要勇氣和膽量的,是需要有兩個高尚的靈魂相互交融才能達到的。因此刻畫出這樣的人物形象,其精神世界是積極健康的,是陽光燦爛的。當觀眾欣賞到這些情節之后,其心靈能不受到沖擊、思想能不受到教益嗎?
二、該劇創作者嚴謹的創作構思、嫻熟的藝術表現技巧,為戲劇營造了濃郁的劇場效果
欣賞戲劇演出,是一個人面對舞臺上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而進行的綜合審美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價值評判。我認為,六場現代豫劇《中原警事》的演出是成功的。《中原警事》一劇的構成采用的是“紅線穿玉珠”的方式,或者叫做“板塊結構法”。就是根據劇情主題的需要,設置幾個相應內容的故事情節,以主要人物的行動為主線,將這些故事情節貫穿起來,組成一臺完整的戲劇。其中沒有自始至終、有頭有尾的完整故事,也缺少人物命運的起伏跌宕,甚至沒有清晰的時間脈絡。采用這樣的結構方法對創作者來說難度很大,風險也很大。在劇情的推進當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不容易準確把握和揭示,人物的心理軌跡不容易逐次展開。演員在塑造人物時也不容易準確表現人物外形特征的多向性,容易造成概念化、流于形式化。但是,這種結構的戲劇,也具有區別于“線性結構戲劇”的優勢。它使創作者在情節的取舍上有較大的自由空間,一般不會受到故事情節完整性和人物命運走向邏輯性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選擇最能表現人物思想、價值取向的典型事件,從不同側面塑造人物,營造戲劇效果。《中原警事》采用的就是這種方法。六場戲,突出了六個方面的情,分別是“民情”、“案情”、“心情”、“親情”、“真情”和“豪情”。在這部戲中,主人公魏民的情,就是貫穿“玉珠”的那根“紅線”,而被貫穿起來的那些“玉珠”,則分別是“了解民情”、“發生案情”、“表達心情”、“家中親情”、“戰友真情”和“革命豪情”。六場戲各有主題和側重,又相互聯系,互為映襯,共同構成一部完整而精彩的戲劇。應當說,這樣的題材編導選擇這種結構方法是恰如其分的,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藝術效果,同時更展示出了劇作家嫻熟精妙的編劇技巧。在舞臺演出過程中,王海升、常俊麗、艾立、張月婷、辛艾等多位藝術家的精彩表演,使得該劇產生了良好的劇場效果,受到了觀眾尤其是警察觀眾的熱烈歡迎。
三、揭示了題材本身蘊含著的積極社會意義和強烈藝術力量
近年來,表現公安警察方面題材的影視劇作接連不斷地呈現于銀幕熒屏之上,這些作品大多故事性強,情節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配以眾多帥哥靚妹和硬漢演員的精彩演繹,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仔細觀察,這其中真正表現和關照公安警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理想信念、崇高品德的優秀作品卻十分鮮見。在我省戲曲舞臺上,塑造人民警察領袖人物的劇目也極為少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人民警察這個行業與現實社會的各個方面休戚相關。警察擔負著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保障社會秩序,保護國家財產、人民生命安全,打擊黑惡勢力、抑惡揚善、公正執法等方面的重要責任。其職業性質規定了他們的社會責任大、工作涉及面寬、職業風險高、個人安全系數低的狀況。盡管如此,社會上曾經對公安警察的公眾形象有過微詞和不理解現象。如何使更多的人民群眾走近警察,了解他們的工作、生活、精神和品德,既是公安警察系統應當重視的事情,也是宣傳文化工作者,尤其是文藝工作者的責任。現代豫劇《中原警事》的創作演出,可以說正當其時。值得重視的是,在這部戲劇中,集中表現和反映的正是人民警察的人文精神和價值取向。劇作家齊飛在創作劇本之前,深入公安警察工作一線體驗生活,調查研究,并走訪了許多公安警察系統的普通戰士和英模人物,劇中反映的故事和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在這部戲中集中贊美和歌頌的主人公魏民,是劇作家集中了多位生活原型的共同特點,再進行藝術創造和藝術提煉升華的結果。通過魏民這個人物,展示了人民警察高尚的道德情操,親民愛民的思想意識,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他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情懷,以及秉公執法、疾惡如仇、胸懷坦蕩的精神狀態。這樣的人物形象不僅是公安警察系統所需要的,也是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的。因此,我們說,現代豫劇《中原警事》既是人民警察的頌歌,又是時代精神的贊歌!(作者:郭志華)【原標題:人民警察的頌歌 時代精神的贊歌———評現代豫劇《中原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