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爺的老伴兒姓韓,1967年的一天,24歲的韓阿姨到秦大爺所在的工廠做學徒。
“我那時25歲,已經是廠里的技術骨干了。她被分配到我所在的車間,工作上的聯系自然少不了。”秦大爺說,他們那個年代談戀愛很保守,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么瘋狂。
韓阿姨喜歡戲曲,而且唱得好聽,秦大爺就在想,如何才能與韓阿姨一起培養興趣愛好呢?于是他想到了買二胡,自己拉二胡就能常聽韓阿姨唱戲了。
當時,秦大爺的月工資只有39.8元,而一把二胡要30多元,于是他一連加了半個月的班。“34元,將近花去我一個月的工資,這在當時相當于4個人一個月的生活費,不過為了追求自己心愛的人,我覺得很值!”二胡買回來之后,兩人的業余生活幾乎都圍著這把二胡轉,接觸也多了起來。就這樣,秦大爺忙著學二胡,下班后,韓阿姨就在秦大爺的二胡伴奏下練戲曲。“我老伴兒唱戲唱得特別好,《朝陽溝》、《沙家浜》、《穆桂英掛帥》等都是她的拿手曲目。”
“雖然在今天看來,這些老物件不一定值錢,但對于我和老伴兒來說,這把二胡能讓我們想起曾經的年輕歲月,因為它見證了我們一路走來的真摯感情。”秦大爺說。二胡讓他的晚年生活變得充實 秦大爺說,他現在每天早上都會去街頭公園內拉一段二胡,不然總會覺得少點兒什么。閑暇時,他也會跟幾個要好的戲友們一起到周邊的社區里去表演,秦大爺的兒女們也都很支持老爺子的這一愛好。
“老爸每天的精神頭那么足,這多虧了他有拉二胡的愛好。”秦大爺的女兒告訴記者,父親的朋友都說他不像快70歲的人,頂多50歲的樣子。“老爸經常會把二胡拿出來擦了又擦,看他那全神貫注的樣子,好像二胡是他的孩子一樣。”
鄰居劉阿姨告訴記者,“秦老師可是個熱心腸,他每天晚上都會在小區里教我們唱戲,附近幾個社區的好多老人都是他的學生。”
對于如何過好晚年生活,秦大爺有自己的看法。“把兒女們拉扯大了,我們也該好好地享受一下生活了,不能整天待在家里,要多出來走動走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才不會無聊。”二胡記錄著一家人的
生活變遷 如今,二胡上留下了歲月的印記,也留下了秦大爺對過往歲月的回憶。
“它就像一個日記本,上面記錄著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變遷。過去,二胡給我帶來了愛情,也帶給我許多難忘的回憶;現在,二胡給我更多的是希望,是對生活的熱愛和美好向往。”秦大爺說。
采訪結束后,秦大爺特意為記者拉了一曲《二泉映月》,寧靜深遠的曲調,在記者耳畔久久回蕩。【原標題:二胡:余音猶在的愛情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