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醋亦作“喫醋”。比喻產生嫉妒情緒。多指男女關系方面。
據傳這個典故出自唐朝的宮庭里,唐太宗為了籠絡人心,要為當朝宰相房玄齡納妾,大臣之妻出于嫉妒,橫加干涉,就是不讓。太宗無奈,只得令大臣之妻在喝毒酒和納小妾之中選擇其一。沒想到房夫人確有幾分剛烈,寧愿一死也不在皇帝面前低頭。于是端起那杯“毒酒”一飲而盡。當房夫人含淚喝完后,才發現杯中不是毒酒,而是帶有甜酸香味的濃醋。從此便把“嫉妒”和“吃醋”融合起來,“吃醋”便成了嫉妒的比喻語。
還有一種“獅吼說”。近代的一些典籍持此說。其主要依據是《在閣知新錄》關于“世以妬(同妒)婦比獅子。《續文獻通考》載:‘獅子日食醋、酪各一瓶’,吃醋之說本此。”
明代博學家李日華【1565~1635】在《紫桃軒又綴》中說過“正德中(公元1506~1521年),獅子房二號日食活羊一只、白糖四兩、羊乳二瓶、醋二瓶……”說明獅子確有食醋的習慣,那么獅子食醋又與妒婦有什么關系呢?原來還有一個關于“河東獅吼”的典故。佛教經典稱“獅子吼則百獸伏”,所以佛家用“獅子吼”來比喻佛祖講經聲震寰宇的威嚴。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一個朋友叫陳季常,他妻子柳氏是一個嫉妒心很強的女子,每當陳季常宴客,并有歌女陪酒時,柳氏就用木棍敲打墻壁,把客人罵走。平時陳季常很喜歡談論佛事,事后蘇東坡借用獅吼戲喻其悍妻的怒罵聲,作了一首題為《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的長詩,其中有這么幾句:“東坡先生無一錢……只有雙鬢無由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仗落手心茫然。”詩中的龍丘居士指陳季常;河東是借用唐代詩圣杜甫關于“河東女兒身姓柳”的詩句暗喻陳妻柳氏,另外柳氏也是河東郡(今山西省)的顯貴姓氏。這首詩極為生動地記述了作者困窘、柳氏兇悍以及季常無奈的景況。后來人們便把“河東獅吼”作為妒妻悍婦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