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歷史傳說 >> 姓氏文化 >> 瀏覽文章

汪——源于古汪芒國的姓

2015/8/19 11:31:36 點擊數: 【字體:


    汪wāng——源于古汪芒國的姓
汪——源于古汪芒國的姓

    汪姓,《古今姓氏書辨證》說“出自古諸侯汪芒氏之裔”。那么,汪芒氏是何時諸侯,汪姓又是怎樣形成的呢?

    《國語·魯語下》記載有春秋時吳國使者與仲尼(孔子)的一段問答。仲尼說:當年禹在會稽山召集天下諸侯,防風氏違命后至,被禹殺死。吳使者問:“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狄,今為大人。”《史記·孔子世家》也有基本相同的記載,但作“汪罔氏”、“釐姓”。于此可知,上古的帝舜時有個汪芒國,守封、禺二山(在今浙江武康縣),國人都是身材長大的人,至禹時,國君防風氏被殺。此后,汪芒國歷夏、商、周三代,亡于何時,未見史書記載。亡國后的汪芒國子孫,以原國名為姓氏,就是汪芒氏,后省文為汪氏。

    汪姓還有一支出自春秋時的魯國,系以邑為氏,即清人張澍《姓氏尋源》所云:“汪氏之先出魯成公支子,食采于汪,因以為氏。”魯國是姬姓封國,建都于今山東曲阜,魯成公(公元前590年至公元前573年在位)支子(嫡妻之次子以下或妾子)食邑的“汪”當在今山東境,但具體在哪里?張澍沒有交代,也不見史書記載,故尚待進一步考證。

    春秋時,魯國有童子汪踦,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與齊國軍隊戰于郎而死,魯人因其死于國事,以成人之禮安葬。這是見于史籍最早的汪姓人物。東漢時有汪文和,建安中以龍驤將軍為會稽令,為避禍患,遷至新安(故城在今浙江衢縣境),子孫蕃盛,后發展成為新安望族。據《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陳稷州別駕汪綱,陳亡,自歙州徙河間。”這說明南朝時汪氏已遷于今安微歙縣,隋初有一支遷至今河北河間。又據福建《云霄縣志》記載,唐初,陳政、陳元光父子奉命入閩開辟漳州,有汪姓將佐自光州固始(今屬河南)隨從前往,后在福建安家落戶。這說明在唐代以前中原已有汪氏的聚居點。唐初有汪華,績溪(今屬安徽,唐代屬歙州)人,任歙州刺史,總管歙、宣、杭、睦、饒、婺六州軍事,封越國公,其族繁衍昌盛,人丁興旺,子孫分布于今安徽、浙江、江西的許多地方。到了宋代,汪氏已發展成為全國著姓之一,尤其稱盛于黟(今安徽黟縣)、歙(今安徽歙縣)、婺源(今屬江西)等地。宋人鄧名世說:“今黟、歙之人,十姓九汪,皆華后也。”宋代以后,南方的廣東、廣西、貴州等省都已有汪姓聚居點。

    清朝康熙年間(1662年到1722年),福建泉州人汪仰騰渡海到臺灣,在新竹開墾;雍正年間(1723年到1735年),泉州人汪東文入臺,廣東人汪復隆入墾苗栗;此后,閩、粵汪氏又有一些人移居臺灣。目前,汪姓在臺灣姓氏中排名第74位。

    為了進一步求發展,近代以來,有不少汪姓人走出國門,徙居海外,開拓新的事業,現主要分布于東南亞及歐美一些國家。

    姓氏書列汪氏的郡望為新安、平陽;堂號為“六桂”。新安郡的治所在今浙江淳安縣西北;平陽郡的治所在今山西臨汾市。關于堂號的來歷,據《六桂叢刊》載:“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子六,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六子處休,分姓汪。”兄弟6人同中進士,皆貴顯,有“六桂聯芳”之譽,所以,汪氏以“六桂”為堂號。

    見于史籍的汪姓名人,主要出自隋代以后,以清代為最多。唐代有涇縣(今屬安徽)人汪倫,大詩人李白游涇縣桃花潭時,他熱情招待,李白因賦《贈汪倫》詩,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句。南宋有文學家汪藻,詩人汪元量,宰相汪伯彥。元代有航海家汪大淵,曾兩下東西洋,游蹤廣遠。元末明初有散曲家汪元亨。明代有戲曲作家汪道昆、汪廷訥。清代有醫學家汪昂,著有《醫方集解》、《湯頭歌訣》等,對普及醫學有所貢獻;有散文家汪琬;有書畫家汪士慎,善詩,精篆刻和隸書,工畫花卉,尤擅畫梅,為“揚州八怪”之一;有軍機大臣汪由敦,以辦理公文敏捷干練著稱,亦善書法;有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汪中,早年助書商販書,因遍讀經史百家之書,卓然成家,著述頗豐;有科學家汪萊,精通經史百家及天文歷算,尤致力于西洋數學,曾自制儀器多種,測繪黃河新舊海口地勢;有女作家汪端,編著有詩集、小說;還有太平天國將領汪海洋,京劇演員、劇作家汪笑儂。近現代有曾于1940年任國民政府主席的大漢奸汪精衛,還有早期話劇(新劇)活動家、演員、劇作家汪優游。

    僑居海外的汪姓華人,對當地的繁榮與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涌現出一些杰出人才,其中,泰國的汪東發,擁有財富8億美元,被列入“世界華人億萬富豪榜”。

    汪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華姓氏中名列第57位,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38%,分布很廣,以安徽為最,約占全國漢族汪姓人口的44%,其次,湖北、四川、江蘇、湖南、浙江也較多,上述6省汪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汪姓人口的72%。汪姓不僅是漢族大姓,而且也是古今一些少數民族所使用的姓氏。例如:金時女真人姓古里申氏、汪古氏,漢姓均為汪;元代翁觀(即汪古,亦作黃摑、雍古)部人以汪為氏;明、清時湖廣永順土司為汪姓;清代滿洲人有汪姓,世居沈陽;清滿洲八旗瓜爾佳氏、完顏氏,均有改姓汪者;清代高麗人有汪姓,世居得州;清代青海西寧木哥土司為汪姓;清代云南麗江府中旬廳土千總為汪曲批,系藏族;清代云南元江土千戶為汪姓;滿、土、回、蒙古、土家、錫伯、東鄉等民族中也都有汪姓。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