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文章

儒家興文廟建 說說河南的文廟

2013/12/17 10:00:33 點擊數: 【字體:

儒家興文廟建 說說河南的文廟
郟縣文廟最初是由孔子后裔郟縣支派鼎力修建,具有家廟性質。圖為郟縣文廟大成殿。


    2006年8月3日上午9時30分,20多名五六歲的孩子,穿著牛仔短褲或蛋糕裙,在鄭州文廟大成殿高挑的飛檐下,齊聲誦讀國文經典。

  他們誦讀的文字已經活了兩千多年,他們身后的建筑也已經活了兩千多年。

  這個場景非常耐人尋味,大幅照片第二天上了河南多家報紙的顯著位置。文廟管理者同時宣稱,8月28日,將有90位4~7歲全日制“小書生”,在文廟修習國學、讀經典、學珠算、畫國畫、寫毛筆字。

  這些孩子沿用了一個名字“書生”,試圖延續的是一種兩千多年循循有禮、翰墨書香的文化。這種文化薪盡火傳,滲透了整個生活,變成了古人活著的方式,而且只能如此地活著。

  激活文化遺址,“復辟”古代教育模式,恢復文廟“廟學合一”的功能,這是鄭州文廟管理者所要達到的目的。事實上,在此之前,全國有多家文廟做過類似的嘗試。

  這種嘗試是積極的,因為文廟是不能漠視的,它曾經扎根于人們的生活之中,而今正試圖重返人們的記憶里。

  曾經的中國,每個州、府、縣都設有文廟,它是孔廟和官學的合二為一。它們建在當地官府的生旺方(東方、東南方)鬧市中,沒有其他廟宇整日繚繞的香火,祈禱膜拜的縈縈人聲,卻彌漫著一種高貴的文化氣息。

  它是儒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物化象征,“廟學合一”的制度使得教育成績十分突出,英國人亨利·查爾斯在19世紀中葉驚嘆:就男性人口而言,世界上已知的國家內沒有一個國家的教育普及程度有中國那樣廣泛。

  的確,文廟曾經是一個地方的文化地標。讀書人云集的地方,自有一種特殊的氣場,他們成為秀才后在此學習,從這兒出發參加更高一級的考試,考上舉人便成為國家官員,仕途就此展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省政府門戶網站 2006年08月1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