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走進開封 >> 開封概況 >> 瀏覽開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開封經濟概況

2013/3/21 17:41:26 點擊數: 【字體:

 
    2011年,全市上下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省九次黨代會和市十次黨代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緊緊圍繞“打好“五大攻堅戰”、確保實現“五個翻番”、推動開封快速崛起的目標任務,搶抓中原經濟區建設、鄭汴一體化發展等重大機遇,凝心聚力抓發展,金石開封謀跨越,全市經濟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
     
    (一)打好五大攻堅戰
     
    2011年,是開封經濟社會發展乘勢而上、成效顯著的一年,也是凝聚全市智慧和力量、深入謀劃開封未來發展的關鍵一年。長期以來,省委、省政府對開封發展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同志和省委副書記、省長郭庚茂同志先后到開封調研指導工作,并多次對開封發展提出希望和要求。特別是2011年6月下旬,盧展工書記到開封調研,勉勵開封干部群眾要“精誠所至,金石開封”,努力推動開封又好又快發展。7月下旬,郭庚茂省長到開封調研,要求開封干部群眾抓住中原經濟區建設這一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認清形勢,扭轉退勢,率先崛起,再造輝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市委、市政府持續、延伸、拓展、深化開封未來發展的戰略導向,制定了新的更高的發展目標。
     
    2011年8月31日至9月2日,市委成功組織召開了市十次黨代會。會議全面回顧了市九次黨代會以來的工作,客觀分析了發展形勢,作出了“未來五年,是我市風生水起的黃金發展期”的科學判斷,提出了打好“五大攻堅戰”、確保實現“五個翻番”、推動開封快速崛起的發展思路,明確了今后五年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為開封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極大地增強了全市人民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極大地激發了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干勁。會議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市委領導集體,進一步優化了領導班子結構,增強了班子整體合力,必將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市十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開封必須打好工業強市攻堅戰、開封新區五年成規模攻堅戰、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攻堅戰、推進新型城鎮化攻堅戰、農業產業化提升攻堅戰“五大攻堅戰”。這是市委統攬全局、謀劃長遠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實現開封快速崛起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設幸福開封的重要舉措。打好“五大攻堅戰”與省委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是一脈相承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是總體要求,打好“五大攻堅戰”是具體舉措。打好“五大攻堅戰”是對“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深化和延伸,既是開封結合自身工作實際,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建設中原經濟區戰略的生動實踐,又是開封謀求實現“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積極探索。
     
    “五大攻堅戰”環環相扣,聯系緊密,每一項工作都檢驗著開封干部群眾的精氣神、考驗著開封干部群眾的執行力。打好“五大攻堅戰”,意味著開封要用五年的時間超越兄弟市若干年走過的路,任務重、困難多、壓力大,是一場無法回避的“硬仗”,同時也是眾望所歸,理應順勢而為。為切實打好“五大攻堅戰”,市委分別組織成立了“五大攻堅戰”指揮部,由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任指揮長,下設辦事機構,加強了對各個攻堅戰的領導。圍繞打好每一大攻堅戰,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明確了各個攻堅戰的目標、任務、措施、保障等。當前,全市上下正以昂揚向上、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堅持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以轉變領導方式為先導,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凝心聚力,務實重干,扎扎實實打好每一大攻堅戰,加快推進開封崛起進程,努力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輝煌業績。    
     
    (二)綜合實力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2011年,全市生產總值實現1093.64億元,增長12.9%,增幅居全省第6位,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成功躍上“千億GDP”新臺階。
     
    產業結構更加優化。第一產業增加值237.5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29.3億元,增長18.1%;第三產業增加值363.8億元,增長13.2%。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23.7:43.2:33.1,調整為21.7:45.0:33.3,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78.3%。
     
    地方財力持續增強。全市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68.7億元,增長31.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9.05億元,增長32.5%,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市本級20.09億元,增長25%。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為70.5%,收入結構不斷優化;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完成145.2億元,增長24.7%,增幅居全省第12位。

    人均水平明顯提高。全市人均生產總值達到2345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92元,較2010年分別增長13.6%和20.4%。
     
    (三)農村經濟
     
    開封是農業大市,是河南省糧食生產主產區。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打好農業產業化提升攻堅戰的要求,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2011年全市糧食總產達259萬噸,同比增長1.33%,連續8年創歷史新高;棉花、油料總產分別為5.1萬噸、40.3萬噸,水產品總產5萬噸。
     
    農業現代化邁出新步伐。在全市開展14個萬畝示范方高產創建,小麥示范方最高單產達623.3公斤/畝,玉米示范方最高單產達804.7公斤/畝,水稻示范方單產達707.1公斤/畝。全市優質農作物面積發展到795萬畝,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59%,農產品優質率較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優質專用小麥413萬畝、優質專用玉米149萬畝、優質水稻9.1萬畝。農業標準化體系進一步完善,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到118個,面積98.6萬畝,認證無公害農產品174個,綠色食品29個,有機食品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3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農業科研單位承擔科研項目189項,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新品種44個,獲科技成果獎23項。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全市通過工商注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632家,創建國家級示范社1家,省級示范社21家。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省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5家,市級龍頭企業發展到91家,其中年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2家,農業產業化水平穩步提高。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681.2萬千瓦,小麥機收率達到98.5%,玉米機收率達到52.3%,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76.6%。
     
    畜牧業穩定協調發展。2011年,全市畜牧業產值144.2億元,在河南省畜牧業綜合排名中,已連續多年位列全省前4位,人均畜牧業產值升至全省第3位。全市豬、牛、羊、禽的飼養量分別達到830.1萬頭、119.9萬頭、492.9萬頭、6535.7萬只。2011年全市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486個,規模養殖場(戶)超過43個。全市生豬、肉牛、奶牛、蛋雞、肉雞規模養殖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開封擁有長江以北最大的魚鴨混養基地和黃河灘區綠色奶牛養殖基地,4個國家級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兩個國家級秸桿養畜示范縣,全省40個畜牧業發展重點縣開封占3個,40個生豬調出大縣開封占4個,12個肉牛養殖大縣開封占4個,9個奶牛大縣開封縣榜上有名。在生產布局上形成了尉氏肉牛、杞縣通許瘦肉型豬、開封肉雞、黃河灘區奶牛等四大優勢產業區域。鄉鎮或區域性動物防疫檢疫站建設進一步加強,建立和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加快縣級畜產品質檢中心建設步伐,推進全市畜牧獸醫綜合執法工作,為畜牧行政執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預警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目前,開封市畜產品供給占河南省的比重接近十分之一,在河南省實現“中國糧倉”向“國人廚房”的轉變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邁出重要步伐。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為切入點,按照“科學規劃、適度超前、先易后難、梯次推進、尊重民意、三級共建”的原則,2011年我市完成91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規劃,重點啟動了35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開工建設二層住宅2378戶,多層樓房66棟3100戶,社區內道路、供排水、服務中心、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正在施工,部分社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新建沼氣池6899座,改建農村衛生廁所12240座,新解決22.3萬農村群眾飲水安全問題。扶貧和農業綜合開發成效顯著,完成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村41個,貧困農民脫貧5萬人,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9998人。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5.5萬畝,高標準示范工程項目2萬畝。
     
    農田水利建設不斷加強。加大水利投入,開挖治理溝渠1635條,新建、維修各類建筑物3776座,新打機井3780眼,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積34.6萬畝、除澇面積49.5萬畝,新增旱澇保收田21.9萬畝,新發展節水灌溉面積13.6萬畝;完成了趙口、柳園口、三義寨引黃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和2011年抗旱應急灌區清淤及水毀工程修復建設任務,恢復改善灌溉面積66.1萬畝;加快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治理步伐,對6條中小河流和重要支流進行了治理,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防洪減災能力。
     
    農民收入水平持續提高。全面落實各項惠農補貼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市兌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直補資金5億元,補貼面積537萬畝,補貼農戶94萬戶。落實農機具補貼資金4776萬元,補貼農機4926臺。落實良種補貼資金9235萬元,實行補貼全覆蓋,除花生良種繁育補貼資金外,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直接發到農戶手中。進一步擴大“家電下鄉”補貼品種,落實家電和摩托車下鄉補貼資金1.96億元,補貼工作受到省財政廳表彰。積極做好勞務輸出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組織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4.6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08.6億元。
     
    (四)工業經濟
     
    開封是中部老工業基地城市,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市委、市政府深刻認識到,工業不強,開封難富。圍繞打好工業強市攻堅戰,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重點,著力打造中原特色產業及現代制造業基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步伐,為開封快速崛起提供強力支撐。2011年,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達到453億元,同比增長18.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55億元,增長23.6%,增幅居全省第3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85.5億元,同比增長40.4%;實現利稅總額208.9億元,同比增長29.6%。
     
    企業服務不斷深化。確定了“百戶重點服務企業”,對重點服務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推進銀企合作,全年共簽約項目468個,簽約金額146億元,為促進全市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規范整頓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設。幫助企業拓展市場,組織開封工業產銷對接懇談會,共對接省內、外企業288家,促成產銷對接金額84.2億元。
     
    重點企業培育成效顯著。2011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8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296家,超10億元企業達到24家,其中晉開集團綜合收入超過40億元。全市30戶重點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83億元,30戶高成長型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4億元。積極做好促進企業上市工作,河南平原非標準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禾豐牧業有限公司、輔仁藥業開封制藥(集團)有限公司正在加快上市步伐。
工業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全市工業累計完成投資34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2%。全市十大產業集群重點工業項目2011年計劃投資210億元,全年累計完成投資215.2億元。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晉開集團百萬噸總氨、中平能化集團光氣產業園等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正在成為開封工業發展的主力軍。
     
    產業集聚區建設加快推進。2011年全市8個產業集聚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54.2億元,增長69.4%。各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基本形成,產業支撐能力和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十大產業集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87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78億元,同比增長40.4%。裝備、化工、食品、紡織、木業等五大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其中裝備、紡織、食品成長為主營業務收入超200億元的產業集群;汽車及零部件、光伏、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五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其中光伏、汽車及零部件和電子信息產業增速均在50%以上,十大主導產業初步形成。
     
    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積極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推動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加大中小企業創業基地、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擔保(再擔保)業務補助等服務體系建設,我市45家中小企業納入全省千家“小巨人”企業貸款培育計劃。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在行業分布上涉及農業、工業、商業、運輸、建筑、服務等六大領域,形成了一批支柱行業和特色主導產業。全年非公經濟增加值完成526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非公工業增加值完成425億元,同比增長16%;中小微企業增加值完成582億元,同比增長31%。
     
    (五)旅游業
     
    開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目前,全市共有星級飯店25家,其中五星級飯店2家,三星級飯店13家;旅游景區(點)18家,其中國家5A級景點1家,國家4A級景點7家;旅行社54家,人文旅游中心和休閑度假基地的功能基本具備。
     
    打造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是開封崛起的路線圖,是開封致力轉型發展的增速器,是開封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示范區的生動實踐。為切實打好建設國際文化旅游名城攻堅戰,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動員大會,進一步明晰了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的基本概念和路線圖。要求各級領導干部把握好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底蘊、高度國際化的旅游吸引物、國際化的高端休閑平臺、全球影響力的節慶活動四個要素,抓好國際開封戰略、文化開封戰略、旅游開封戰略和名城開封戰略四個子戰略,在“轉型升級,休閑為王”、“強干弱枝,眾星拱月”、“中心開花,重點突破”、“高端帶動,接軌國際”四個方面強化著力,突出“高”、“快”、“實”、“新”、“優”五個字,努力把開封建成一座宋韻彰顯、親切溫潤、外在古典、內在時尚的魅力之城。
     
    2011年,開封以國家級宋都古城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命名為契機,深入挖掘宋文化資源,突出宋文化特色,實施重要文化旅游產業項目,著力構筑城市國際化的硬件基礎、物質形象和功能內涵,促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努力建設具有開封風格、開封特色、開封氣派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加快推進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建設,深入實施宋都古城風貌保護與重現工程,城墻保護四期工程、劉青霞故居綜合開發等項目順利完成,城墻保護五期、鼓樓復建、繁塔·禹王臺景區開發等項目有序推進;實施了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書店街提升工程,書店街儒雅古樸的歷史風貌進一步彰顯,文化內涵進一步豐富。著力打造節會品牌,成功舉辦了中國(開封)2011清明文化節、中國開封第29屆菊花花會暨第三屆中國收藏文化(開封)論壇等重大文化旅游活動,推動了節會經濟發展。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全市旅游接待量和旅游綜合收入達到3902萬人次和155.2億元,分別增長12.5%和20.9%。
     
    (六)服務業
     
    充分發揮服務業發展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拉動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加大政策扶持,統籌發展傳統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服務業發展速度持續加快。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完成364億元,同比增長13.2%,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1.9%,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不斷擴大消費需求,完善流通體系建設和市場建設,積極刺激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認真落實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政策,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34.6億元,增長19.2%,增幅居全省第1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進一步增強。著力發展現代物流、商務、科技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金融、信息、擔保、中介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大潤發綜合購物廣場、大商集團新瑪特建成開業,商貿、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發展。
     
    (七)新型城鎮化
     
    堅持統籌中心城市、縣城和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引導各種要素和優勢資源向中心城市集中,充分發揮中心城市、縣城、鎮在整個城鎮體系中的輻射帶動作用,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形成了中心城市與縣域經濟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市區規劃建設全面加強。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了開封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2011-2015),完成了停車場、加油站、公廁、公交場站等布點規劃及電力設施、新區鐵南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完成了古城區、東城區、南城區、西城區、開封新區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認真做好重點項目規劃,全面展開古城區和開封新區城市設計,鄭開大道兩側17.66平方公里城市設計深化正在實施,古城區13平方公里城市設計取得階段性成果,書店街街道景觀設計獲2011年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優秀設計一等獎。2011年底,全市城鎮化率達到36.8%。2012年初,市委、市政府在準確把握市情、全面分析形勢的基礎上,全面啟動了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用4年時間大規模實施和大力度推進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全市集中連片棚戶區改造任務,其中2012年要完成改造總面積303萬平方米,目的就是要把文化要素做成環境,把人文資源融入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用全新的經營城市理念提升城市品位和競爭力,把開封建成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宜游更宜居,宜居更宜心。
     
    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實施精細化城市管理,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正式建成投入使用,解決城市管理案件23萬件,一大批涉及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的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城市管理水平顯著提升。按照“依法取締、有償收繳、綜合幫扶、有情操作”的原則,集中開展了依法整治規范市區三輪車工作,有償收繳各類三輪車8600多輛,城市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外來游客的一致好評。近6年投資1.34億元,更新城市公交車566輛;科學調整公交線路,城市公交運營和服務能力明顯提高。開展市區墻體整治和違法建設整治專項活動,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市容市貌進一步改觀。開展“無乞討、無噪音、無叫賣”“三無”治理工作,城市形象進一步提升。
     
    開封新區發展持續加快。搶抓中原經濟區建設重大機遇,按照“呼應鄭州,借力省會,保持好勢頭,實現新跨越”的思路,加快開封新區開發建設,著力打造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堅持高起點規劃,完成了運糧河組團城市設計,完善了啟動區控制性詳規、鐵南基礎設施規劃以及新區道路管網修建性詳細規劃。扎實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3.6億元,總建設道路里程110公里,形成了“四橫五縱”及啟動區1—12大街的區間交通網絡。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全年新開工重大項目74個,總投資434億元。著力引進和培育主導產業,深化專業園區建設,入駐新區各類企業達到486家,初步形成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等三大主導產業集群。開封汴西產業集聚區被授予“2011年度河南省10強產業集聚區”稱號。
     
    縣城和小城鎮建設成效明顯。以各縣產業集聚區為載體,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通過加快城中村改造、遷村并居、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等重要手段,促進產城融合,拉大縣城框架,吸引農村人口向縣城和小城鎮集聚。積極推進中心鎮建設,朱仙鎮開發建設快速推進,尉氏縣洧川鎮被省政府評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截至2011年底,全市建制鎮發展到35個,占鄉鎮總數的38%。我市小城鎮建設試點工作成效明顯,8個鎮被列入省重點發展鎮,14個鎮被列為特色中心鎮,17個鎮獲得中州名鎮稱號,15個村獲得中州新村稱號,2個鎮獲省級以上“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鄭民高速公路開封至鄭州段建成通車,鄭開城際鐵路、鄭徐客運專線建設和連霍高速拓寬改道造加快推進。在加強開封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老城區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完成了宋城路、大慶路、魏都路等街道景觀整治和公園路、濱河路、汴京路等7條道路污水管網改造工程,西環路雨水泵站工程基本完工,東陳莊路、萬興園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建設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城市綜合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積極推動城鎮生產要素和產業鏈條向農村延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向農村覆蓋。新改建縣鄉公路227.2公里,改造大中危橋880延米,正在逐步實現農村產業城鎮化、基礎設施城市化、生活服務社區化。
     
    (八)重點項目建設
     
    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開封崛起的重要抓手,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繼續堅持市、縣兩級領導聯系重點項目制度,完善投資項目代理制和市縣兩級重大項目聯審聯批制度,為引進項目的落地、建設、投產創造良好環境。大力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強力實施轉型升級“1538”工程,深入開展重大項目百日推進活動,全市304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46億元,增長39.6%,其中200個項目完成全年投資目標,89個項目竣工投產,是歷史上投資規模和投資強度最大的一年。堅持做大總量和優化結構并重,發展壯大優勢龍頭企業群體,積極培育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80家,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企業達24家,其中晉開集團綜合收入超過40億元。奇瑞汽車及零部件、晉開集團百萬噸總氨、中平能化集團光氣產業園等一大批重大工業項目正在成為開封工業發展的主力軍。2011年,全市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84.8億元,同比增長33.1%,增幅居全省第1位;其中,全市144個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246.8億元,增長45%,為歷年來之最。
     
    (九)改革開放
     
    堅持深化改革不動搖,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改革在關鍵環節、重點領域取得突破,為開封崛起增添動力和活力。企業改革不斷深化,開封塑料廠、開封絲織印染廠進入破產清算階段,開化集團、中州機械廠、縫紉機總廠、針織廠等企業破產清算工作基本結束。社會事業改革穩步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進展順利,93個鄉鎮衛生院、市區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有村級衛生室實現藥品零差率銷售;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繼續深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工作如期完成。警務體制改革深入推進。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以大招商引進大項目,更新理念,下大決心,以拼的勁頭、搶的勁頭、奪的勁頭招商引資,力求在招引大項目上實現新突破。深入實施招商引資“1128”工程,圍繞引進國內外500強、央企、上市公司、外資企業等,積極組織參加“2011河南省承接產業轉移洽談會”、第29屆菊花花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對外開放水平得到新提升。2011年全市新簽億元以上項目159個,總投資1027.5億元;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22個,總投資72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增長82%;外貿出口22773萬美元,增長21.1%;引進省外資金261.7億元,增長47.4%,是歷年來引資總額最多、進出口規模最大、開放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
     
    (十)金融、保險、證券
     
    開封市金融體系較為健全,目前有市級金融管理部門1家(中國人民銀行開封市中心支行),銀行業監管機構1家(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督管理委員會開封監管分局),市級銀行業金融機構9家(農發行、工行、農行、中行、建行、浦發行、郵政儲蓄銀行、農信社、市商業銀行),村鎮銀行2家(澳洲聯邦銀行〈蘭考〉村鎮銀行、開封新東方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業規模不斷擴大,經營活力不斷增強。截至2011年底,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787.58億元,增長15.3%;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443.77億元,增長11.2%,貸款增幅居全省第9位,金融業運行形勢日趨良好,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全市保險類機構22家。保險公司全年壽險保費收入24億元,同比減少3.7%;財險保費收入3.86億元,同比增長11.9%。
     
    全市證券類機構3家。證券機構共有股東18.4萬戶,較上年同期增加1.6萬戶,增長9.5%;全年累計交易金額422.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33億元,減少23.9%。
     
    (十一)基礎設施
     
    公路運輸。開封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境內連霍、蘭南、大廣高速縱橫交匯,12條國道、省道運輸繁忙,農村公路網絡健全,公路密度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2011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態勢,全年完成總投資14.1億元。全市公路養護質量和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干線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在迎“國檢”中取得較好成績。全市營運車輛保有量2.67萬臺,其中貨車2.15萬臺,客車2082臺,出租車3066臺。全年完成客運量749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4.6億人公里,貨運量7482萬噸,貨運周轉量144億噸公里,同比平均增長20%,處于全省交通運輸行業領先地位。
     
    鐵路運輸。開封火車站位于亞歐大陸橋東隴海鐵路線上,也是正在規劃建設的鄭徐客運專線、鄭開城際鐵路的重要站點,可溝通京廣京九兩大干線、輻射豫魯皖三省、通達全國各地,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開封火車站是鄭州鐵路局直轄的客貨兼營甲級一等站,也是豫東商品主要集散地。開封火車站為一站兩場,下屬有客運、行包、貨運、運轉、裝卸5個車間和多元經營及運輸貿易2家公司;管轄東隴海邵崗集至謝集9個中間站,區段里程147公里。目前,開封火車站平均每晝夜接發列車120對,其中旅客列車58對、貨物列車62對,是全路運輸最繁忙的區段之一。
     
    郵政。開封市郵政局下轄杞縣、通許縣、尉氏縣、開封縣、蘭考縣五個縣郵政局。全市共有郵政支局(所)112處,電子化支局(所)111處,郵政服務網點112個。全市共有市、縣郵路29條,縣、鄉郵路15條,市內投遞郵路89條,農村投遞郵路150條,郵路總長度8395公里。2011年,全市郵政工作實現業務收入4.1億元,同比增長41.6%,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
     
    電力。目前,開封有500千伏變電站1座,220千伏變電站6座,110千伏變電站28座,變電容量5160兆伏安,110千伏以上電壓等級線路78條,總長1031公里。2011年,全市新增110千伏及以上變電容量24.3萬千伏安、輸電線路83.5公里。全社會用電量6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9%。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省政府網站
0
下一條:開封衛生概況上一條:開封交通概況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