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地方戲(北方片)優秀劇目展演中,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全新編創的歷史輕喜劇《洪武皇后馬秀英》,精彩亮相解放軍歌劇院。中國戲劇“二度梅”得主王紅麗及江團結、王興剛、李斌等豫劇名家原汁原味的演唱,震撼人心的表演,贏得了首都觀眾的熱烈掌聲。在隨后舉行的《河南省藝術名家推介工程——豫劇名家王紅麗表演藝術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對王紅麗在此劇中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其表演藝術又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豫劇《洪武皇后馬秀英》講述了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結發之妻馬秀英的故事:洪武二年元宵節,書生王庸無意中題寫“大腳皇后”燈謎釀出“禍端”,朱元璋惱羞成怒,為捉拿題謎者不惜牽連京城千百無辜書生;屎篑R秀英得知此事,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氣,保全了明朝皇帝的政治英明,保全了王庸和廣大無辜書生性命,表現出一代賢后匡扶江山社稷、心存黎民百姓的大愛情懷和使命責任。在豫劇《洪武皇后馬秀英》中,挾“二度梅”強悍藝術功力的豫劇“小皇后”王紅麗,首度“試水”歷史輕喜劇,再次爆發出驚人的藝術創造力。在以往的戲里,馬秀英很容易被演成“彩旦”,而在《洪武皇后馬秀英》里,馬秀英這個角色是“青衣”。劇中王紅麗改變以往的戲路,挑戰新的行當,既演了青衣,又演了花旦,還有刀馬旦,完美地展現了馬秀英一代賢后的風采。其婉轉多姿的豫韻聲腔,走心入神的細膩表演,清麗嫵媚的舞臺形象,嫻熟的馬上功夫,都令人耳目一新,顯示了其駕馭不同角色的深厚的藝術功力。此劇成為繼《風雨行宮》《美女涅槃記》《三更生死緣》《鍘刀下的紅梅》等名劇后,小皇后豫劇團傾全力打造的又一里程碑式的優秀劇目。
王紅麗生長于一個藝術家庭,1979年考入洛陽地區戲曲學校,習花旦、閨門旦。1985年畢業后分配到河南省豫劇二團。1987年主演《春秋配》嶄露頭角,1988年以《司文郎》在河南省第二屆戲劇大賽上獲演員一等獎。1989年赴京演出獲贊譽,著名劇作家馬少波為她題詩曰:“陳姿閻韻兩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傳京薊,急管繁弦惜少年。”王紅麗扮相俊美,演技出眾,嗓音明亮甜潤,被觀眾稱為“豫劇小皇后”。1993年她自組創辦“小皇后豫劇團”,21年里在全國巡回演出7000多場,觀眾達3000多萬人次,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工作特別貢獻獎”。從藝30多年來,她在繼承傳統劇目演出的同時,注重新劇目的創演,帶領劇團排演并主演了《風雨行宮》《美女涅槃記》等劇,其中《鍘刀下的紅梅》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和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她本人亦獲二度梅花獎。
按說王紅麗已功成名就,但她并未停步,而是在藝術上有新的追求!逗槲浠屎篑R秀英》的創排和演出,既讓她自己的表演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又為小皇后豫劇團這一響當當的民營劇團樹立了新的標桿,提升了其藝術品位。雖然長年在鄉下演出,但近幾年劇團條件有所改善,還要在鄭州建設自己的劇院,這就需要創排一些適應城市觀眾需求的戲!逗槲浠屎篑R秀英》可說是為將來在城市駐場演出做了劇目上的儲備。這讓人想起中國著名戲劇導演余笑予對紅麗的評價:“我終于又發現一位為戲而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