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名人名家 >> 逸聞趣事 >> 瀏覽開封

西漢著名謀士、高陽酒徒酈食其之墓考略

2014/12/25 17:26:18 點擊數: 【字體:

西漢著名謀士、高陽酒徒酈食其之墓考略
酈食其之墓
 

    唐代詩人李白在《梁甫吟》中寫道:“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后來,毛澤東又為這幾句詩續了四句:“不料韓信不聽話,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詩中提到的“高陽酒徒”,是漢高祖劉邦手下著名的謀士酈食其。作為一介書生,他嗜酒如命,給劉邦獻計攻克陳留,后又游說齊國,說下70多座城。作為一介謀士,酈食其給世人留下的不僅是他的謀略,還有“民以食為天”等諸多名言。

    高陽酒徒、追隨劉邦,智克陳留

    酈食其是高陽(今河南杞縣高陽鎮)人。

    他抱負遠大,喜歡讀書。他家境貧窮,直到六十來歲,只能找了個看門的差事聊以糊口。但他卻酷愛飲酒,常混跡于酒肆之中。當地的人都知道他狂放不羈且博學雄辯,不敢小看他,稱他為“狂生”。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各路英雄紛紛起兵,一時間風起云涌,天下大亂。在群雄并起的亂世中,各路英雄東奔西走,如走馬燈般從高陽經過。酈食其卻冷眼旁觀,在他看來,陳勝、項梁等人卑微自私,都是鼠目寸光之輩,難成氣候,惟有劉邦雄才大略,值得追隨。劉邦手下有個侍衛,與酈食其是同鄉。這個侍衛回家探親時曾多次談論劉邦,酈食其就托其推薦自己。一天,劉邦正在洗腳,看門人跑來告之,劉邦問:何人來見?看門人回答:60多歲老者,身高八尺,像個儒生。劉邦向來不喜歡讀書,聽說有儒生求見,不屑一顧地說:“我正忙著天下大事,沒有時間見儒生。”酈食其聞聽,立即怒目圓睜,手握寶劍說:“再去告之,我乃高陽酒徒,不是儒生。”

    劉邦得知來者自稱高陽酒徒,連腳都來不及擦,趕忙起身迎接,連連說:“過去聽人說起過您,今天才得以相見,請問如何才能破秦?”酈食其說:“你率烏合之眾,收散亂之兵,竟然要攻打強秦,不過是羊入虎口罷了。陳留這地方是天下的要沖,交通四通八達,城中積蓄了很多糧食。我和縣令有交情,讓我去勸說他投降,他如不聽,你再發兵攻打他,我作內應,就可以成功。”劉邦聽酈食其見解不凡,立即命人擺酒上菜。隨后,酈食其到陳留勸降,但沒有成功。當天晚上,他悄悄帶人殺死縣令,守軍群龍無首,只好開城投降。劉邦大悅,賜酈食其“廣野君”稱號。

    進軍咸陽,縱論敖倉,“民以食為天”

    陳留城不戰而下,對于劉邦意義重大。在此之前,劉邦手下不足萬人,而攻占陳留又收士兵一萬多人。城中積蓄的大量兵器和糧草,不僅能充分保障軍需供應,也為他招兵買馬、擴充力量創造了有利條件。更為重要的是,酈食其的出色謀略,讓劉邦認識到了讀書人的重要性,從此不再鄙視讀書人。酈食其頗受器重,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之一。

    占據陳留之后,劉邦兵精糧足,實力大增。他北上擊開封之敵,轉戰千里,攻城略地,步步西進。在攻克峣關時,劉邦聽從張良之策,派酈食其等人前去游說守軍投降。酈食其等人不辱使命,經過威脅誘惑,守關的將領答應投降。最后,終于兵臨咸陽城下,秦王子嬰見大勢已去,只得獻城投降,秦朝滅亡。

    楚漢相爭之際,劉邦在彭城等地屢敗,一度心灰意冷,曾打算放棄成皋以東的地盤,與楚國講和。酈食其卻告訴他:“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敖倉是天下糧谷的集散地,現在守敖倉的楚軍戰斗力低下,正好乘虛而入。劉邦聽從了酈食其的計策,出兵據守敖倉。有了充足的糧食儲備,漢軍在戰略上立于不敗之地,與項羽展開相持戰,漸漸由弱轉強,由防御轉為進攻。

    游說齊王、建立奇功,卻遭鼎烹

    公元前206年(漢元年),劉邦以韓信為大將,乘機暗度陳倉,揭開了楚漢戰爭的序幕。當時,魯中地區對楚漢兩方來說都是勢在必爭,誰占有了山東誰就得到了戰略后方,故而劉邦對齊王采取了軍事與外交手段并用、雙管齊下的方針。一面命韓信攻齊,另一面又派酈食其為使節到齊國游說。酈以智謀說服齊王田廣、相田橫歸漢。韓信這時進抵平原,聽到酈食其已說下齊國,本想罷兵,謀士蒯通對韓信說:“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問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余城,將軍將數萬眾,歲余乃下趙五十余城,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韓信在其煽動下,遂令三軍前行,直抵齊境。齊王田廣雖在歷下(濟南)重兵駐守,但已解除了戒備。因而韓信得以乘其不備,長驅直入,襲破齊之歷下軍,并攻占臨淄。田廣、田橫認為上了酈食其的當,一怒之下烹了酈食其。

    七尺男兒、生能舍己,“雄鬼死不還家”

    酈食其慘遭火烹,應在韓信攻齊之后不久,據道光十三年《章丘縣志》記載:“酈生墓,在章丘縣北臨濟鎮西。”據《章丘縣鄉土志》記載:“酈食其墓,在縣北臨濟鎮南。”又據乾隆三十六年《歷城縣志·卷十七》記載:“酈食其墓,在郡城西,天懸寨之左。按《陸通志》:酈生墓,在章丘縣北臨濟鎮西。”明代著名詩人王象春《齊音》有題《酈食其墓》詩,說墓在天懸寨之左。章丘著名詩人吳連周在《高唐齊音》中記載:“酈食其墓,在臨濟鎮西,今有碑。”

    酈食其為何葬在這里?筆者認為:歷下主力雖兵敗,但在臨濟仍是齊軍主要防線,當時臨濟是從歷下通往臨淄的北路要道。韓信曾在土城駐軍攻齊,烹酈食其就在田廣向東逃遁至臨濟時所為(不可能在西面的天懸寨),隨后田廣奔高密,韓信在山東自立為齊王。到了漢十二年(前195年),也就是11年之后,又在酈食其老家杞縣高陽鎮建廣野君酈食其墓,筆者認為這可能是酈食其的衣冠冢。酈食其墓應在臨濟,后人曾為酈食其寫下這樣一副挽聯:“是七尺男兒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還家。”故而民間傳說:臨濟南有終軍墓,北有聞韶臺,西有韓信城(土城),西南有酈食其冢。(翟伯成 作者系章丘市政協文史委主任、市文聯副主席)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齊魯晚報(2014-11-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