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同飯店創始于1895年,是已有百余年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其前身是“于記飯鋪”、“新盛長”,1947年定名為“真不同飯店”,以經營獨具地方特色的洛陽水席而聞名中外。
洛陽水席具有濃郁的河洛地方特色,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民間有“不進真不同,未到洛陽城”之說。洛陽水席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并稱為“洛陽三絕”。
洛陽水席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由于它隆重典雅、風味獨特、選料廣泛講究、烹制認真精細、味道鮮美多樣,口感舒適爽利,博得古今中外賓客贊譽,多年來真不同飯店廣大廚師在繼承傳統烹飪技藝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潛心研制,對洛陽水席的品種和結構進行創新改造,使之更臻豐富完美。
水席起源于洛陽,這與其地理氣候有直接聯系。洛陽四面環山,地處盆地,雨少而干燥。古時天氣寒冷,少產水果,因此民間膳食多用湯類,就是王公貴戚也習慣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人們就形成一種飲食習俗。用當地土特產為原料,精心制作為經濟實惠的豐盛水宴席供人品嘗。由于宴席間采用一道道上菜,吃一道換一道如流水一般,加之湯水較多,人們稱之為水席,其發源于洛陽,故俗稱為洛陽水席。
洛陽水席共有二十四道菜。有冷有熱、有葷有素、有甜有咸、有酸有辣。上菜順序為:先上八個冷菜作為下酒菜,接著上四大件,每上一大件,緊跟上兩道中件,名曰:“帶子上朝,樣樣離不開湯水,一道道上,吃一道,換一道,如流水一般。最后便是四個壓桌菜(其中有一道雞蛋湯,以示全席已經結束)。”
說道水席,必及燕菜,這是水席中的第一道大菜,首先登場亮相,它的由來還傳說著一個動聽的故事。
傳說唐時武則天稱帝年間,華夏無戰爭,加之其嫻熟朝政,肅整明綱,百姓堪稱太平盛世,有一年秋后,洛陽東關下園菜地生長出一個特大蘿卜,長約三尺,上青下白,重約二三十斤,菜農視為奇物,就把它當作吉祥物進貢宮廷,廚師們知道蘿卜做不出什么好菜,為了顯示其高超技藝,他們經過深思熟慮,反復琢磨,精心加工,并配以山珍海味,烹制成湯羹,奉獻皇上,誰知皇上品嘗感覺味道獨特,鮮嫩爽口,大有燕窩風味,遂賜名“假燕菜”。從此不論王公大臣,皇親國戚或黎民百姓,設宴均用此蘿卜為原料制作“燕菜”,使之能適應多種原料配制,既可用名貴的山珍海味,又能用一般的肉絲,雞蛋作配料,其味酸辣香郁、十分可口,隨著歷史變遷和歷代廚師的辛勤研制創新和發展,使“假燕菜”日臻完善,因它起源洛陽,故稱之為洛陽燕菜。
為什么又叫牡丹燕菜呢,故事得從1973年10月說起,我們敬愛的周恩來陪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來洛訪問,為了讓兩國總理吃得高興,在烹制洛陽燕菜過程中,精心調配最后在燕菜上面特意擺上一朵雞蛋做成的牡丹花,使其更加雍容華貴,吉祥如意。周總理見后十分高興,隨即風趣地說道:“洛陽牡丹甲天下,菜中也能生出牡丹花來。”從此,洛陽燕菜改名為牡丹燕菜。
近年來,真不同水席經過廚師們的潛心研究,反復論證,不斷挖掘和恢復宮廷菜品,把過去形式比較單一的水席發展成為洛陽水席、宮廷水席和武皇水席三大板塊,受到中外賓客的高度贊譽。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先后視察洛陽,品嘗洛陽水席,都對這一保存下來的中國最完整、最古老、最大氣的名宴給以極高的評價,并題贈墨寶以示鼓勵。2002年洛陽水席被中國烹飪協會認定為“中國名宴”;2003年真不同飯店被授予“國際餐飲名店”稱號,宮廷水席榮獲“國際美食質量金獎”。中央電視及全國幾十家電視臺和臺、港、澳地區以及日本、韓國、印度、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新聞媒體先后多次派記者來洛陽拍攝洛陽水席專題片,使洛陽水席和真不同跨出國門,香飄五洲。(原標題:天下第一宴——水席“真不同”)
來源:中新網河南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