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602年-664年),漢傳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師之一,唐代著名三藏法師,僧人,佛教學者、旅行家,與鳩摩羅什、真諦并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創始者之一。 俗姓陳,名袆,出生于洛陽偃師市,出家后遍訪佛教名師。太宗貞觀三年(公元629年),玄奘從京都長安出發,歷經艱難抵達天竺。游學于天竺各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長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進行研究和翻譯佛經直到圓寂。玄奘所譯佛經,多用直譯,筆法謹嚴,所撰有《大唐西域記》,為研究印度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之重要資料。歷代民間廣泛流傳其故事,如《唐三藏西天取經》,《西游記》等,664年圓寂于玉華寺,葬于白鹿原,后遷至樊川。
后人評說:
《出賜玄奘衲、袈裟衣應制》【唐】【道恭】福田資象德,圣種理幽薰。不持金作縷,還用彩成文。朱青自掩映,翠綺相氤氳。獨有離離葉,恒向稻畦分。
《送水云歸吳》【宋】 【鄭惠真】琵琶撥盡昭君泣,蘆葉吹殘蔡琰啼。歸見林逋煩說似,唐僧三藏入天西。
近代學者梁啟超說:“玄奘是中國第一流學者,決不居第二流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