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故居是長沙最古老的名勝古跡之一,坐落在長沙市太平街內(nèi)。賈誼在漢文帝時曾官居太中大夫,他上了一篇《治安策》批評當(dāng)時的政治,被當(dāng)權(quán)的周勃、灌嬰所忌,說他“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于是將他排擠出朝,貶為長沙王太傅。他在長沙當(dāng)了4年多太傅,他的府邸就在現(xiàn)在的太平街一條小巷里,這條小巷后被人稱為太傅里。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如《鵩鳥賦》就是在此處寫成。他在《鵩鳥賦》里打趣過的那只貓頭鷹,也就是在某年四月的一天,日頭偏西時,飛到賈誼所住的院子里的。賈誼在政治上見解過人,文學(xué)上也才華出眾,可是卻一直懷才不遇,一生抑郁。他懂得人民在治亂興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說:“夫民者,萬世之本,不可欺。”“自古至今,凡與民為敵者,或遲或速,而民必勝之。”這些話雖然是2000多年前說的,但依然有其現(xiàn)實意義。
賈誼故居在東晉時曾為長沙郡公陶侃的住宅,被后人稱為陶公宅或陶公廟。陶侃是東晉名臣,以二人的名聲,的確可以互相輝映。晉以后又恢復(fù)成賈太傅祠。唐時一度荒涼,著名詩人李商隱曾有“賈傅承塵破廟風(fēng)“之句。宋元之時有興廢,明朝成化前,賈誼故居已成居民住宅,成化年間,長沙太守錢澍贖地建祠,塑賈誼像以祀之。明萬歷八年,兵備道李天植在祠內(nèi)增祀屈原,改為屈賈二先生祠。清光緒元年,糧儲道夏憲云又重建祠專祀賈太傅,另建祠祀屈原。后又以屈賈合祀。經(jīng)過這樣的改建修葺,才讓這所故宅一直保存下來。
1938年長沙大火前,賈誼故居仍保存完好:中堂懸匾曰治安堂,祠右是清湘別墅,布局古雅,內(nèi)有佩秋亭。祠的正中壁上刻有屈原像,宅內(nèi)有一古井,傳說是賈誼所開鑿,后人稱為長懷井。井小而深,傳說此井與江西南昌禪林寺一井相通。院中有一大柑樹,傳說是賈誼親手所植。辛亥革命前夕,湖南革命黨人焦達(dá)峰、吳作霖等在賈誼故宅內(nèi)組織過湖南體育會,成為一個半公開的革命聯(lián)絡(luò)站,他們經(jīng)常在這里集會,進(jìn)行革命活動。
歷代詩人題詠賈誼故宅甚多,最膾炙人口的莫過于唐人劉長卿的《長沙過賈誼宅》:“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獨(dú)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其次為戴叔倫的《又過賈誼宅舊居》:“楚鄉(xiāng)卑濕嘆殊方,鵬賦人非宅已荒。謾有長書憂漢室,空將哀些吊沅湘。雨余古井生秋草,葉盡疏林見夕陽。過客不須頻太息,咸陽宮殿亦凄涼。”
長沙人民對賈誼懷有深厚的感情,景仰他,又非常憐惜他英年早逝,因此對這所故宅加意愛護(hù)。如今,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早幾年乘太平街復(fù)古修建之時,又重修擴(kuò)建了賈誼故居,現(xiàn)在賈誼故居已成為古城長沙的重要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