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辛穆墓志》拓片,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館長劉建軍贊不絕口:“辛穆是一位有故事的北魏大臣,其墓志具有典型的魏碑書法之美!”
仔細看,果真如此。《辛穆墓志》拓片字體看起來“眉清目秀”,有著明顯的魏碑特點。
魏碑,是產生于我國南北朝時期(公元420年至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稱,大體可分為碑刻、墓志、造像題記和摩崖刻石四種。以用筆論其書體,又有方魏、圓魏、方圓兼濟三種不同風格。
作為一種隸楷相間的過渡性字體,魏碑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特點,對隋、唐兩代楷書體的形成產生了巨大影響,歷代書法家在創新變革中也多從魏碑中吸取“營養”。
提起魏碑,大多數人會想到《龍門二十品》,即在龍門石窟中發現的北魏時期二十方造像記作品,被認為是魏碑書法的代表作。
然而,同樣產生于北魏時期的《辛穆墓志》,由于辛穆為官清廉,頗有政績,加上墓志字體清秀,拓片保存完好,被書家稱為“剛柔相濟,沖和靈秀”,亦為魏碑書法的佼佼者。
辛穆在爾朱榮發動“河陰之變”之前就有幸入土為安,其墓志得以從容鐫刻,因此我們今天有幸看到這精美的《辛穆墓志》拓片。
我市青年書畫家王衛東認為,《辛穆墓志》的字體具有方魏的風格,但與《龍門二十品》之《楊大眼造像記》的粗獷風格不同,《辛穆墓志》字體用筆雅致。
王衛東說,《辛穆墓志》字體帶有魏碑中后期的特點,金石氣較弱,書卷氣較重。此外,《辛穆墓志》的有些字帶有明顯的隸書意味,如“之”“十”等。但是,該墓志字體的用筆已經從隸書中脫離出來,具有楷書形神兼備的特點。
王衛東建議喜歡魏碑的書法愛好者,常到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欣賞《辛穆墓志》拓片的“書法之美”。
《辛穆墓志》未留下墓志撰寫者的姓名,也未留下書丹者的姓名,如此精美的字體,竟不知出自誰的筆下,令人十分遺憾。(感謝洛陽碑志拓片博物館提供支持)□見習記者 余子愚 文/圖【原標題:《辛穆墓志》的書法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