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洛陽

“河洛大鼓”說書人

2017/1/13 10:18:19 點擊數: 【字體:

    宜陽縣文化局樓后,有個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僻靜小院。院內經常飄出咚咚的鼓聲和清脆的牙板聲。被喻為“泥腿子說書人”的老藝人王玉功就居住在這里。

    年近七旬的王玉功,17歲開始學習曲藝說唱,50多年風風雨雨一路走來,說書數千場,不僅把河洛大鼓說進了中央電視臺,還在2012年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洛大鼓”的洛陽市代表性傳承人。

    1964年,王玉功高小畢業回鄉務農時,經常有藝人到村里說書。喜歡聽說書的他幾乎場場不落,看著藝人眉眼身法、舉手投足透出的藝術范兒,羨慕得他心里直癢癢。一場“大書”(長篇說書段子)聽下來,他能記住許多經典臺詞,回家后念念叨叨、比比畫畫。他的鐵匠父親見他這般癡迷,便用鐵板給他敲打出一對“月牙鋼板”。

    有了道具,王玉功練得更起勁兒了:到地里干活,邊走邊練;勞動間隙,人家休息他接著練,就連上個茅房也哼哼唧唧,村里人說,“這娃子算是著魔了。”

    為了不影響他人休息,王玉功常悄悄下到自家紅薯窖練打板兒,經常練到深更半夜。

    功夫不負有心人。沒幾個月王玉功便能“登臺演出”了。那時,生產隊每次開會,王玉功都要演出幾個段子。《好媳婦》《雙保管》等反映生產隊農民生活、勞動的段子非常受歡迎。

    1968年,王玉功結識了一位職業曲藝演員,并在他的指導下,對河洛大鼓的唱腔、調門、表演技法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學習。這期間,王玉功一邊隨這位演員學習,一邊和他一起登臺演出。

    臺下聲聲叫好,不僅讓王玉功小有名氣,也讓他這個“泥腿子”調入了縣曲藝隊。他和其他演員一起演出的《戰斗在敵人心臟》最受歡迎,縣人民會堂一千多個座位場場爆滿。之后,他又和隊友一起到各鄉鎮巡回說書,一年里演出七八個月200多場。這一來,王玉功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大紅人”。

    上世紀70年代初,王玉功兩次參加洛陽地區組織的河洛大鼓學習班,更扎實了表演功底。尤其是擔任縣曲藝隊隊長后,他帶領隊員翻山越嶺、上山下鄉,活躍在廣大農村,創作出了大量反映農村精神面貌和具有傳統教育意義的河洛大鼓作品。

    說到50多年從藝生涯的感受,王玉功深情地說,說了一輩子書,感到最欣慰的是精神上的充實,“給群眾送去歡樂,群眾開心,咱也開心”。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說書掙不了幾個錢。”和王玉功同在縣曲藝隊的人,有下海經商的,有另謀職業的,早已過上了殷實日子。但他卻拿著每月一千多元的工資,至今仍在堅守。

    近年,宜陽縣“濱河之聲大型廣場文化活動”創辦后,有了固定舞臺,有了越來越多聽河洛大鼓的觀眾,王玉功的勁頭再次被鉚足了。這些年,他還拿起筆桿搞起了創作,《農家書屋好處多》《安全二字大于天》等一系列貼近現實生活的段子應時而生。2010年,他創作的《農家書屋好處多》,代表河南省參加了全國比賽,并榮獲最佳風采獎。

    成為河洛大鼓傳承人后,王玉功覺得肩上擔子更重了。他說,河洛大鼓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現在很少有年輕人愿意從事這一行,隨著老一代藝人相繼去世,河洛大鼓的傳承問題日益嚴峻。“在我有生之年,我將盡最大努力傳播河洛大鼓。如果有愿意學河洛大鼓的年輕人,我愿意毫無保留地教給他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記“面人李”面塑傳承人李菊芳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