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12月28日電(董飛)河南省孔子學會28日向記者透露,由百名專家學者耗時三年考察、研究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跡考課題”已經完成,并繪制出了目前較為可考、完整的《孔子周游列國路線圖》。
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理論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誕生于公元前551年,系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先祖為宋國(今河南夏邑縣)貴族。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后人尊稱“萬世師表”。其提倡的中庸處世、仁德治國思想在世界影響深遠。
“孔子成年之后,先是多次赴中原之地的洛陽、鹿邑問禮于大哲學家老子,后又為求仕問政周游于河南境內達14年之久。”長期致力于孔子文化研究的河南省孔子學會會長王笑南表示,孔子周游列國所到之處系當時的衛、宋、鄭、陳、蔡、楚等地,這些地域現今均在河南省境內。
王笑南認為,“這14年,孔子除在中原大地傳播了其儒家主張學說,也在中原汲取了大量豐富其儒家思想的理論與知識。”
2009年末,河南省孔子學會于啟動了“孔子周游河南圣跡考”活動。組織百名文史專家學者追尋、考察孔子游歷的歷史遺跡,采擷孔子游歷的人文傳說。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經過三年多時間,百名學者的調研,一張較為完整、可考的孔子周游列國路線圖已清晰顯現。文史學者、河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程子良28日告訴記者,“真實的孔子周游列國路線,基本回到了《史記·孔子世家》之中。”
耗時三年之久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跡考課題”文獻著作《孔圣足跡遍河南》,目前也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清晰、完整的《孔子周游列國路線圖》即附在此書中。程子良認為,該著作向世人完整的展現孔夫子當年周游列國時的路線及情景,讓人們在追尋圣人足跡的同時,體味儒家文化的深刻內涵。
程子良還向記者表示,“三年的考察成果對長期糾葛不清的孔子周游列國史實,有了許多新的發現與認識。中國歷代史料文獻記載的孔子在河南的足跡不足40處,而此次課題組現考察到的孔子周游河南圣跡已達80多處。”
隨著21世紀以來“國學熱”的升溫,孔子研究日益被人重視。近年來,“走孔子周游列國路”的海內外學者、文學家、旅行家也隨之增多。知名學者、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學院教授駱承烈在上述著作序言中寫道,“新繪《孔子周游列國路線圖》在史實考證上令人耳目一新。”(原標題:河南學者耗時三年:繪制出《孔子周游列國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