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駐河南記者張瑩瑩)12月25日,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總結表彰會在鄭州召開。會議對“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進行了總結,并表彰了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的20個先進單位和28個先進個人。會上,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向稀有劇種搶救工程捐贈資金100萬元。
2012年12月,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啟動實施“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計劃用兩年對全省稀有劇種進行系統記錄、保護,包括對傳統劇目劇本、樂譜、相關實物等進行征集、收藏,從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稀有劇種中挑選出100部劇目進行復排,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對傳統劇目進行錄音錄像等,探索稀有劇種的分類保護方法和傳承機制建設,力圖全面推進河南省傳統戲劇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
河南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啟動以來成效頗豐:基本摸清了當前河南省稀有劇種的生存現狀,河南省的地方戲曲目前存活的只有36種,列入省級以上非遺項目的有29個;編輯出版《漢劇》、《大弦戲》、《落腔》、《四平調藝術》等一批專著;收集整理劇目劇本1890多部,曲譜1557部,字數近千萬字;征集一批稀有劇種相關實物、服裝、道具達5800多件;建設一批稀有劇種展示場館,并復排、拍攝一批傳統劇目。
河南省文化廳的相關負責人表示,“稀有劇種搶救工程”的順利開展,是河南省搶救保護以稀有劇種為代表的中原傳統文化,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實施科學管理,全面推進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進行的積極探索,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分類保護工作積累了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