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3日至24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辦、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承辦的“萬里茶道”河南段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在鄭州召開,來自省內文物考古、經貿等各方面的專家及“萬里茶道”河南沿線各市縣的文物管理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萬里茶道”是晉商明清時期使用的一條貫通中外的茶葉貿易之路。茶葉在經歷種植、采摘、加工后,在福建、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境內經水路運輸,入河南境后轉為陸路,向北越山西、河北、內蒙古等省、區出國境。河南作為水陸交通轉運的中心地帶,其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因此成為茶葉貿易的貨物集散中心。河南省各級文物部門一直重視“萬里茶道”的調查與研究工作,通過近年的努力,目前已基本摸清了河南省境內茶業貿易運輸的路線和相關遺產的數量與類型。
“萬里茶道”河南段南與湖北相接,自湖北襄陽經唐河、白河、丹江等水路進入河南境內,在南陽、社旗等地轉陸路運輸,途經南陽、平頂山、洛陽、濟源、焦作五市,然后越過太行山進入山西。這條商業貿易通道的繁榮同時也帶來了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沿線遺留下來大量文化遺產,經初步統計有古城鎮、會館、古碼頭渡口、古橋梁、古衙署、古商鋪、古廟宇、古街區、古民居、古關口等等十余種類型,這些都是“茶道”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實物資料和歷史見證。
與會領導和專家在聽取河南省文物建筑保護研究院及各市縣調研情況的匯報之后,充分肯定了各級文物部門前期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也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失誤和缺漏,并對下一步的茶道工作建言獻策,在茶葉貿易歷史沿革、運輸區域和路線、調查方法和手段、研究方向和內容、相關遺產的篩選和登錄、遺產點及其環境的研究和保護等等各方面都給予了指導和建議。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做了重要安排,強調各區域明確分工,密切合作,深化調查,加強研究,查漏補缺,擴大茶路調研戰果。同時也要做好茶道的宣傳工作,對調查及研究資料進行匯總與整理,爭取盡快將成果出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