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鳳虎)3月29日,省社會科學院發布《河南文化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系統總結了我省2015年文化建設取得的成就、主要特點、存在問題,報告還分析了2016年河南文化建設的發展趨勢。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檔升級
2015 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搞好基礎設施等硬件建設的同時,工作重心開始轉移到服務管理等軟件建設方面。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館246個,公共圖書館157個,公共文化館205個,公共美術館6個,鄉鎮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2322個;初步完成了省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建設,實現了省、市圖書館的互聯互通,并向社會公眾開放;初步形成了省、市、縣(區)、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了村級全覆蓋。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卓有成效。2015年,濟源市成功獲得創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資格,至此,我省已有鄭州、洛陽、濟源3個城市獲得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資格。
文化活動與賽事精彩紛呈
“舞臺藝術送農民”、“高雅藝術進校園”、“中原文化大舞臺”等演出活動持續開展,全民閱讀活動紅紅火火。
2015 年的大型賽事,主要有首屆河南青年戲劇節、第六屆黃河戲劇獎大賽、少兒文化藝術節、河南省第十二屆“群星獎”小戲小品(曲藝)大賽、第二屆河南省民間文藝“金鼎獎”、第七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河南省第六屆合唱節等,這些賽事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參賽作品質量上,都比以往有較大提升。
2015年河南省文藝精品創作喜獲豐收,李佩甫的長篇小說《生命冊》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鑒史問廉》、《永遠的焦裕祿》、《淮河船家》等3部紀錄片被評為2015年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鄭州雜技團的《單手頂》獲第32屆意大利金色馬戲節金獎。
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大
2015 年,河南加快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上海國際藝術節上,河南推出了包括大型豫劇現代戲《焦裕祿》、原創歷史豫劇《玄奘》等在內的8部劇目,是參會以來推介劇目最多的一次;河南文化藝術團的巴基斯坦藝術之旅,歷史豫劇《玄奘》、“聆聽中原”大型民族音樂會的臺灣之旅等,都充分展示了河南文化的風采。
此外,以《世界·由此東望》為主題的河南形象片亮相美國紐約廣場和百萬人共舞太極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成功兩件大事,讓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河南。
文化產業經營情況持續向好,全省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43.1萬人,居全國第6位,全省各省轄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數和單位資產前三位是鄭州市、許昌市、南陽市,從業人員數前三位是鄭州市、許昌市、洛陽市。
跨界融合文創發展模式不斷涌現
2015 年,中原文化與互聯網技術緊密擁抱,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和騰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省份;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智慧景區落戶洛陽龍門石窟;全國第一個“互聯網+生態”智慧城市落戶鶴壁;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文化”智慧城市落戶開封;省會鄭州市成為河南全面推進“互聯網+”項目進程的樣板城市,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就醫、就業、教育、社保事宜。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其中,2015年11月18日,在由省政府主辦、省發改委承辦的“互聯網+”大會上,河南日報報業集團、大河網絡傳媒集團與阿里巴巴、百度、河南移動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由省政府辦公廳主辦的“河南發布”微信公眾平臺開通上線,大河網絡傳媒集團正式公開亮相,成為“互聯網+傳媒”的成功案例。
2015年,河南各地文化與科技融合、文化與金融融合、傳統文化與新興業態融合的發展模式不斷涌現。其中,2015年12月10日,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聯合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公司與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三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豫滬兩地聯手共建專業交易平臺,共創文化金融發展模式,為河南省文化藝術品資產化、證券化和金融化進行了有益探索。
報告認為,“十三五”時期,河南文化強省建設應從瞄準大項目、打造大品牌、聚焦新業態、做強產業園、完善產業體系和建設文化綜合體等六個方面尋求突破,從而形成整體效應,推動河南文化強省建設上大臺階。③6
全省文藝精品創作喜獲豐收
●李佩甫的長篇小說《生命冊》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鑒史問廉》、《永遠的焦裕祿》、《淮河船家》等3部紀錄片被評為2015年第一批優秀國產紀錄片
●鄭州雜技團的《單手頂》獲第32屆意大利金色馬戲節金獎
河南文化創多個全國第一
●全國第一個和騰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省份
●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智慧景區落戶洛陽龍門石窟
●全國第一個“互聯網+生態”智慧城市落戶鶴壁
●全國第一個“互聯網+文化”智慧城市落戶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