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河南稀有劇種北京公益展演之后,由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發起并組織的“唱響新時代——河南民營院團北京公益展演”作為河南戲曲的第二次“集團軍”日前進京“作戰”。其中,河南小皇后豫劇團為此次展演帶來的《鍘刀下的紅梅》、折子戲專場,受到廣大觀眾和戲曲界專家的好評。
豫劇《鍘刀下的紅梅》以劉胡蘭的事跡為題材,通過特殊的藝術手法重點詮釋了什么是“生的偉大”,刻畫出劉胡蘭從一個少女成長為一個革命烈士的過程。在劇目研討會上,專家指出王紅麗演繹的劉胡蘭不是一些傳統革命題材戲里的“高大全”形象,而是與時俱進、有血有肉的,她有著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細膩的表情、傳神的眼睛,以及平實流暢的唱腔處理,都準確地表達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成功塑造了“少女”劉胡蘭天真爛漫的童真形象,也深刻地表達了她作為少年英雄,其視死如歸的精神氣概。
為了紀念豫劇音樂家、戲劇活動家王豫生先生(王紅麗之父)逝世10周年,王紅麗帶領6位高徒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小劇場演出了王豫生的經典作品《五鳳嶺》《淚血姑蘇》《三更生死緣》《鍘刀下的紅梅》《風雨行宮》折子戲專場。王豫生先生一生致力于豫劇音樂創作,為多部大戲作曲,作品韻味濃郁,獨具特色,很多唱段膾炙人口,久唱不衰,流傳至今。演出現場,王紅麗偕陳蘭英、周紅梅、李詩、王曉一、張鷺名、李康英6位高徒,先后演出了《五鳳嶺》《淚血姑蘇》《三更生死緣》《鍘刀下的紅梅》《風雨行宮》等片段,優美的唱腔,真情的表演,不時激起陣陣掌聲和叫好聲。演出結束后,呂育忠、薛若琳、黃寒秋、賡續華、姜志濤、蘇麗萍、羅松、池浚、李小菊等領導、專家學者出席劇目研討會,充分肯定了王豫生對豫劇所作的貢獻,且比較深度全面地探討了王紅麗的表演藝術風格,對確立“新王派”(王紅麗藝術流派 )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處在現代轉型中的戲曲藝術,更加需要演員對形成自己表演風格有清醒的認識。戲曲的表演名家很多,但開宗立派的尚屬少數。戲曲界對現代表演流派有很多理論探討,但一般認為,形成流派有四個基本條件:一是要有若干優秀作品;二是要在這批拿手戲中,貫穿著、洋溢著演員的某種特長、特色;三是要有傳承人的追隨;四是能引起觀眾癡迷和后學追摹,具有持久的藝術魅力。因此,與會專家從這四方面對豫劇“新王派”的成立給予了肯定。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首先對王紅麗長期扎根基層、為老百姓奉獻精神食糧、堅持“傳幫帶”的藝術實踐深表贊同。他認為,一個劇種或者院團,其生存環境的好壞主要取決于三點:一是能不能不斷創排出優秀劇目,二是能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演員,三是能不能不斷吸引忠實觀眾。很明顯,小皇后豫劇團在王豫生、王紅麗兩代豫劇人的帶領下,這三方面都做得非常突出。
中國戲曲學會原會長薛若琳針對以往業界對戲曲家立派過早的言論作出了回應。他認為,六大豫劇名旦不過三十余歲就以精湛的演藝水平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立派成功,可見立派和時機、年紀并無太大關系,F在王紅麗藝術造詣足以服眾,積淀時間甚至更勝前人,而且有自己的代表性劇目,有自己的音樂聲腔特色、自己的學生徒弟、自己的觀眾群體,立派的條件皆已成熟,“新王派”的創立水到渠成。
中國戲曲學會副秘書長李小菊、《中國戲劇》雜志社原主編賡續華和光明日報文藝評論版主編蘇麗萍認為,王紅麗不僅完全具備成立流派的四個條件,并且她出身戲曲世家,自幼接受藝術熏陶,先后由著名音樂家王豫生老先生和著名戲劇家余笑予老先生引路,傳承弘揚豫劇文化,推出了很多精彩劇目,從這些方面來說,王紅麗樹家立派是完全站得住腳的。
《中國戲劇》雜志社主編羅松認為,李樹建、王紅麗等為代表的這一代豫劇名家根據新時代審美需求的變化,沒有拘泥于某個流派,而是吸百家之長,這是現代流派成立的基礎條件之一。
中國戲劇家協會資深專家姜志濤認為,一段時間以來,我們對戲曲流派的理解有點偏激,一說流派就想到大師。“程硯秋當年創立程派,但其實他還不是大師的時候就已經是那個表演風格了,所以我認為,‘派’就是風格、就是特點,有藝術個性、藝術特點,就能形成‘派’。‘新王派’的藝術特點是非常突出的。”
國家京劇院創研部副主任池浚從市場的角度闡述了“新王派”的實至名歸。他認為,流派不是封出來的,而是踏踏實實地演出來的。王紅麗長期在群眾中、在市場中、在演出的一線摸爬滾打,觀眾的追隨已經說明市場對“新王派”的認可。
推動建立當代戲曲流派應該成為當今理論界和藝術從業者自覺的意識,但對于這個問題,還應該進行不斷研討。江志濤認為,“新王派”的成立還需要進一步做好輿論宣傳和理論準備,尤其是理論支撐,如果能在理論上完成對“新王派”唱腔特點、表演風格的總結建構,那么這個流派的基礎就會更扎實。河南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黃寒秋說:“成立流派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不斷推出優秀的作品立在舞臺上、立在老百姓心里。”
王紅麗向與會專家表達了感激,她認為,作為一個戲曲表演藝術家,應該在表演中蘊含表演者對于社會、人生深層次的思索和感悟,從而體現出自己的藝術個性。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她會繼續帶領小皇后豫劇團,多排新戲,多推新人,讓自己的演唱風格、演唱特色盡善盡美,使小皇后豫劇團成為真正的百年名團,也使整個豫劇行業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