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南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南陽

雖事事修飾望之嫣然 南朝陳后主難比南唐李煜

2013/12/25 16:59:27 點擊數: 【字體:

雖事事修飾望之嫣然 南朝陳后主難比南唐李煜

陳后主

  陳后主陳叔寶其人的歷史和后來五代南唐后主李煜頗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是一個小朝廷的末代皇帝,在政治上并無建樹,然而在文學上卻又各自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不過歷來的讀者對這兩個歷史人物的態度頗有不同。不少人對李煜晚年的遭遇寄予較多同情,而對陳叔寶卻很少道及。當然,陳叔寶的詩歌在藝術成就方面遠不如李煜詞,這也許是他受到冷遇的重要原因。但平心論之,陳詩在文學史上仍有其一定的歷史地位,應予適當肯定。

  提到陳叔寶的為人,人們常常會想起隋文帝說他“全無心肝”的話。不過,從陳叔寶一生的行事看來,他雖是一個“亡國之君”,卻并不是暴君。《陳書·后主紀》對他的評語是“后主昔在儲宮,早標令德,及南面繼業,實允天人之望矣。至于禮樂刑政,咸遵故典,加以深弘六藝,廣辟四門,是以待詔之徒,爭趨金馬,稽古之秀,云集石渠。且梯山航海,朝貢者往往歲至矣”。這段話出于他的舊臣姚察之子姚思廉之手,雖有溢美,但大致總有些根據。《南史·陳本紀》則說他“因削弱之余,鐘滅亡之運,刑政不樹,加以荒淫”。這幾句話較為公允,其實后主即位時,陳朝滅亡之勢已成。至于說他荒淫,只是指他與張麗華、孔貴嬪及群臣終日飲酒作樂,荒廢朝政而已。至于其他劣跡,史傳似亦無記載。

  陳叔寶的這種行徑,是和地早年的經歷有關的。陳叔寶以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生于江陵,第二年,西魏克江陵,其父陳頊(宣帝)被遷入關、他則留于穰城(今河南鄧縣)。這一時期,他的生活條件也許不算優越。但到陳文帝天嘉三年(562年)他九歲時,陳頊從關中回建康,立他為安成王世子,過起了優裕的生活。從此直到太建十四年陳宣帝之死,他被立為皇帝止,一直像唐魏征所說:“生深宮之中,長婦人之手,既屬邦國殄瘁,不知稼穡艱難。”九歲以前的生活,對他思想的形成畢竟影響不大,長期的養尊處優,決定了他不可能成為一個政治家。

  從陳叔寶當時陳代的國力而論,陳為隋滅已是必然之勢。我們知道:陳代的疆域遠比宋齊梁為小,長江上游的四川和中游今湖北省的大部土地早已落入北周及后來隋朝的手中。再加上陳代立國與宋齊梁三朝不同。宋齊梁三朝的皇室都出身于東晉以來的“北府兵”。這支聚居于京口(今鎮江)一帶的北方移民武裝形成了南朝政府的武力基礎。梁末的侯景之亂,粉碎了這個武裝集團。陳武帝陳霸先所以能重新建立起偏安局面,靠的是他從廣州一帶起兵時的一支軍隊。單靠這支力量進行統治顯然是不夠的,因此陳代朝廷必須團結當時各地的地主武裝進行統治。這些地方實力派往往時服時叛,朝廷也想依靠吞并他們加強自己的實力。因此在陳代,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本很尖銳。只是在對抗北方的北齊和北周時,才勉強團結一致。即使這樣一些武裝力量,陳代亦未能很好保存,而在太建十年(578年)對北周的呂梁戰役中,使它的主力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事實上在這次戰役之后,陳代滅亡已成定局,即使陳叔寶有多大才能,也已無法挽回狂瀾。他的責任也許只在于他的無所作為和加速了這個過程。www

雖事事修飾望之嫣然 南朝陳后主難比南唐李煜

南朝陳后主妃張麗華

  陳代的衰亡其實不始于后主,在陳宣帝時,已趨向沒落。《陳書·宣帝紀》稱宣帝“享國十余年,志大意逸,呂梁覆軍,大喪師徒矣”。江總《自敘》“太建之世,權移群小,諂嫉作威”;《陳書·后主紀》認為陳叔寶任用施文慶、沈客卿之流,出于“因循”,“未遑改革”可見責任不僅在他本人。當然,陳叔寶也有荒淫的一面,像大興土木,修建臨春、結綺、望仙三閣,每日與妃嬪群臣昏飲,甚至像《南史·陳慶之傳》所載他對陳暄虐弄,都說明他是一個無聊的貴族紈绔子。至于陳亡后他的沉醉于酒及向隋文帝求官,那倒可能是為自全計。對這種人物顯然不值得肯定,但他在文學上的貢獻,似亦不必抹煞。

  陳叔寶的詩歌據近人丁福保《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和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所輯共九十余首,其中丁書所輯樂府凡67首,逯書比丁書多二首歌詞。至于樂府以外的詩,共29首。樂府詩的寫作年代一般不易考知,只有逯書所輯的兩首歌詞和丁、逯共有的《玉樹后庭花》(七首)一首,可以確定為陳叔寶做皇帝以后所作。至于其他詩歌,有些因為是和陸瑜、顧野王、陸玠等人一起宴飲之作,這些人都死于陳宣帝太建時代。至于點明與“管記陸琛”、“管記陸瑜”、“詹事陸繕”等唱和之作,更說明作于即位以前。還有一首《同平南弟元日思歸》,“平南弟”指建安王陳叔卿,他在太建九年進號“平南將軍”、湘州刺史,陳叔寶即位后,改稱安南將軍。這里稱“平南”顯然也是即位前作。這樣可以確定為即位前及陳亡后之作占了一大半,可以確定為在位時作的也許只有《同江仆射游攝山棲霞寺》和《幸玄武湖餞吳興太守任惠》。至于《戲贈沈后》一首,丁福保把它放在附錄中,認為小說所載,不可信。此說大約是對的。

  這樣看來陳叔寶在位時的作品至今流存的可能不多,大量作品可能是即位前所作。當時他身為太子,并不參預國家大事,日事宴飲作詩也未為可算什么大罪。只是由于他生活的天地過于窄小,作品內容顯得貧乏,所以歷來對他的評價不高。但陳叔寶畢竟具有較高的文化教養,在詩歌技巧方面下過很深的功夫,因此他在藝術上的某些成就仍未可輕視。

  陳叔寶現存的作品以樂府詩為多。這些作品中,有些頗與民歌相近,如他的《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房空帷帳輕。思君如晝燭,懷心不見明。(其二)自君之出矣,綠草遍階生。思君如夜燭,垂淚著雞鳴。(其四)這些詩正如清人陳祚明所說“能作新思”;“猶得《子夜》風致”。他善于學習南方民歌,在表現婦女的細膩感情方面,能獨創新意。

  他的《洛陽道》寫京城繁華,貴游子弟紛紛出游之狀,非常逼真,可以說是反映南朝后期貴族生活的風俗畫:百尺瞰全埒,九衢通玉堂。柳花塵里暗,槐色露中光。 游俠幽并客,當壚京兆妝。向夕風煙晚,金羈滿洛陽。

  這種生活對陳叔寶這樣的人物來說,確是很熟悉的。他在即位以前,主要就是和官僚宴飲游樂,即位以后也無非是在后庭宴飲。所以寫來頗見生動。同時,他又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在遣詞方面頗有功夫。如“柳花”二句,用“塵里暗”三字表現游人的眾多;以“露中光”三字,顯示春天清晨景色,尤為傳神。www

  陳叔寶的樂府詩有時也善用樸素的語言表現婦女的相思之情,如《有所思》第二首:杳杳與人期,遙遙有所思。山川千里間,風月兩邊時。相對春那劇,相望景偏遲。當由分別久,夢來還自疑。全詩幾乎不用雕琢辭藻而天然親切感人,尤其結句更顯得一往情深。顯然不能否認此詩為一首優秀的情歌。

  陳叔寶樂府以外的詩歌,大抵是他即位前或即位后與官僚或群臣們唱和之作。他和這些官員的聚會,倒有點像當時文人的“以文會友”,并且這些詩大部分還是即位前所作。至于后來他在宮中和那些“狎客”一起作詩來稱贊張麗華的作品則早已散佚。所以對這些作品似亦可作具體分析。這些詩反映的生活很狹窄,幾乎很少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但在藝術上卻也非一無可取。如:殿深炎氣少,日落夜風清。月小看針暗,云開見縷明。絲調聽魚出,吹響間蟬聲。度更銀燭盡,陶暑玉巵盈。星津雖可望,詎得似人情。(《七夕宴玄圃各賦五韻》)此詩作時有顧野王在座,可證明是他即位前的作品。此詩為七夕宴樂之作,內容無甚可取。但“月小”兩句寫浮針乞巧的情趣極為傳神,對仗工整,用字頗見精細功夫,顯出作者的匠心。“絲調”二句,寫當時的樂聲和自然景色,亦自工細。

  又如他的《祓禊泛舟春日玄圃各賦七韻》:園林多趣賞,祓禊樂還尋。春池已渺漫,高枝自嵸森。日里絲光動,水中花色沈。安流淺易榜,峭壁迥難臨、野鶯添管響,深岫接鐃音。山遠風煙麗,苔輕激浪侵。量酒來英雄,嘉賢良所欽。此詩究竟作于陳叔寶即位之前還是其后,難于確考。但從其他幾首來推測,大約也以即位前所作較近理。此詩寫春景亦頗生動。“日里”二句,體現作者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入微。“野鶯”二句寫自然界與游人的樂聲相應和,也頗傳神。“苔輕”句寫景尤為工致。所以前人評此詩好句“各有生動之態”。
  
  陳叔寶即位以后,盡管在政治上一無作為,但在詩歌創作方面仍有其貢獻。如《同江仆射游攝山棲霞寺》:時宰磻溪心,非關狎竹林。鷲岳青松繞,雞峰白日沈。天迥浮云細,山空明月深。摧殘枯樹影,零落古藤陰。霜村夜烏去,風路寒猿吟。自悲堪出俗,詎是欲抽簪。此詩系和江總《入攝山棲霞寺》詩而作,當作于至德三年(585年)冬。從陳叔寶君臣這兩首詩看來,雖然全作出世語,但未必說明他們真想歸隱。這首詩的手法全仿謝朓,“天迥”二句寫自然景色頗生動。“零落”二句寫山中荒涼景色,緊接著又是“荒村”二句,點出冬景,更顯出蕭瑟之態。確是一首卓越的寫景詩。

  陳叔寶這些作品,在歷來的選本中較少選錄,恐怕主要是“因人廢言”。只有清人陳祚明的《采菽堂古詩選》選錄了他一些作品,并且評為“才情飄逸,態度便妍”,又說他詩的特色是“清麗”。同時又說“陳后主詩如徐生為容,顧步登降,事事修飾,望之嫣然,然未達禮意”。這些批評都是很中肯的,特別是指出他“如徐生為容”諸語頗形象。他認為陳叔寶詩“事事修飾”即指其作詩在修辭琢句方面處處斟酌,頗費匠心。但由于缺乏社會實踐,內容往往貧乏而且有時不免雷同,并不能起到詩歌應起的作用。但即使是這種“小擺飾”式的作品,在藝術技巧方面的貢獻,還是可供借鑒的。 (文/ 曹道衡)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文史
0
著名人物 陳叔寶

陳叔寶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