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平,古稱涅陽是國家命名的“中國玉雕之鄉”。鎮平地處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獨玉產地,玉雕加工業歷史悠久,距今已有4000余年的歷史,據《鎮平縣志》的記載,宋代開始漸具規模,明、清已成為本縣的一大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鎮平已初步形成了以“玉雕產業”為主體、以“走出去”為重點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大格局。目前,鎮平縣已形成了11個玉雕加工 重點鄉鎮,50個玉雕專業村,從事玉雕加工的企業(戶)近萬家,從業者多達15萬人,年產值超過13億元。在營銷方面,鎮平縣成立了270多個玉料購銷、產品加工、產品銷售網絡,并組建了36個分公司和52個子公司,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及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12屆玉雕節的成功舉辦,中華玉文化中心的成立,把鎮平縣打造成為一個融精品展銷、玉雕商貿、學術交流、玉文化研究于一體的“玉之都”。
鎮平玉雕有著悠久的歷史,據出土文物考證,鎮平人制作和使用玉器的歷史被鎖定在4000年前。秦漢時期,鎮平為關中通往江淮的要道,秦晉文化和吳越文化在此交融,孕育出獨特的鎮平地域文化,推動了玉雕產業的興起和發展。張衡《南都賦》曰:“其寶利珍怪,則金彩玉璞,隨珠夜光,珍羞瑯瑯,充溢園方,琢雕狎獵,金銀琳瑯。”真切地描繪和反映了南陽玉雕頗具規模的生產狀況。另據《鎮平縣志》記載:宋、元兩代玉雕生產開始漸具規模,明代和清代以來,玉雕已成為一大產業。
2008年6月,“鎮平玉雕”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