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商丘古城西南3里處的閼伯臺,又稱火神臺、火星臺。經專家考證及史料記載,閼伯臺是距今4500多年的一處觀星臺遺址,它比東漢天文學家張衡在洛陽建的靈臺還早了2200多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觀星臺。
提起閼伯臺,不得不說說聞名豫魯蘇皖4省的火神臺廟會。其實,閼伯臺的名氣不僅在于它的廟會,它還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觀星臺。昨日上午,記者慕名又一次來到閼伯臺采訪。商丘燧皇陵景區管理處副主任胡獻良是火神臺村原黨支部書記,一生致力于火神臺的研究和保護。他陪同記者,從西門進,登臺拜謁,一路走來,邊參觀邊介紹。登上42級臺階,就來到了閼伯臺,臺上建有閼伯廟。廟建于元代大德年間(1297年—1307年),現有大殿、拜廳、鐘鼓樓、東西禪門,臺前建山門、戲樓。殿宇飛檐走獸,丹墻金頂,玲瓏別致,為典型民族建筑風格。
據胡獻良介紹,明清時期,閼伯臺經過幾次修葺。“文革”期間,閼伯臺又受到破壞,臺前花戲樓被拆。1981年,閼伯臺又經歷一次修葺。記者看到,大殿內供奉有火神閼伯。據考證,閼伯為帝嚳之子,到商部落任“火政”。他一生不辭勞苦造福于黎民百姓,在臺上觀星授時,保護火種。人們非常敬仰他,把他奉為“火神”。閼伯死后,人們就按他的遺愿,將他葬于臺下。1996年,來自北京、南京天文臺和全國的文物考古專家應邀來此,通過研討論證,確認這里是全國現存最早的觀星臺遺址。
據《商丘縣志》記載,閼伯臺在“城西南三里,高八十八尺,周二百步”。登臺遠望,心曠神怡。遠處的王亥雕像、燧皇陵、商丘博物館等,盡收眼底。從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到二月二的火神臺廟會聞名遐邇,名氣很大。閼伯臺廟會,又稱火神臺廟會,簡稱“臺會” ,又稱其為“朝臺”,是商丘最為古老和盛大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