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許昌 >> 歷史傳說 >> 古老傳說 >> 瀏覽許昌
精彩推薦
  • 古老傳說-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

    大約在4000多年前,我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詳細]
  • 古老傳說-許由傳說

    許由傳說

    許由相傳為堯時高士,堯要把君位讓給他,逃至箕山下農耕..[詳細]
  • 古老傳說-甘羅傳說

    甘羅傳說

    一、甘羅智斗私塾老師甘羅出生沒多久,他媽媽就含恨自殺..[詳細]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吳道子傳說

2013/4/16 11:35:33 點擊數: 【字體:


吳道子傳說
   
   
    吳道子(680-759年),漢族人,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第一大畫家,被后世(唐宣宗847年)尊稱為“畫圣”,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約生于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于唐肅宗朝(約758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書于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兗州暇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漫游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并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宮子弟學畫,因封內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畫,遂晉升為寧王友,從五品。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后》一文中說:“詩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韓退之(韓愈),書至于顏魯公(顏真卿),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他小時候就失去雙親,生活貧困,為了生計向民間畫工和雕匠學習,由于他刻苦好學,才華出眾,20歲時,就已經很有名氣。唐代皇帝把他召入宮中擔任宮廷畫師,為他改名道玄。成了御用畫家的他,沒有皇帝的命令,不能擅自作畫。這樣,一方面對他這樣一個平民意識很強的藝術家是一種約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他得到了最優厚的生活條件,不再到處流浪,可以施展自己的藝術才華。 吳道子性格豪爽,喜歡在酒醉時作畫。傳說他在描繪壁畫中佛頭頂上的圓光時,不用尺規,揮筆而成。在龍興寺作畫的時候,觀看者圍得水泄不通。他畫畫時速度很快,像一陣旋風,一氣呵成。當時的都城長安是中國的文化中心,匯集了許多著名的文人和書畫家。吳道子經常和這些人在一起,相互促進、提高技藝。

    吳道子少年時孤苦窮困,隨書法大家張旭、賀知章學習書法,未能成功。后發憤改攻繪畫,漸漸掌握了繪畫的妙法。由于他的刻苦好學,年未弱冠之時,已“窮丹青之妙”。

    景龍三年(709),韋嗣立擢任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封逍遙公。這時吳道子在其屬下任小吏。他“好酒使氣,每欲揮毫,必須酣飲”。后來,又任瑕丘(今山東兗州)縣尉。約在開元初年,吳道子不再做官,開始“浪跡東洛”。由于他能“窮丹青之妙”,在畫壇上有些名氣,不久即被唐玄宗召到京都長安,入內供奉,充任內教博士,并命他“非有詔不得畫”。后官至“寧王友”。

    吳道子入內供奉之后,多在宮中作畫,有時也隨從玄宗巡游各地。一次,他隨駕去東都洛陽,會見了將軍裴旻和書法家張旭,三人各自表演了自己的絕技:裴旻善于舞劍,當即舞劍一曲;張旭長于草書,揮毫潑墨,作書壁;吳道子也奮筆作畫,“俄頃而就,有若神助”。洛陽士庶,一時大飽眼福,人們都高興地說:“一日之中,獲睹三絕”。后來,裴旻將軍居母喪,請吳道子于東都天宮寺畫神鬼像數壁,“以資冥助”。吳道子回答說:“廢畫已久,若將軍有意,為吾纏結,舞劍一曲,庶因猛勵,獲通幽靈。”裴旻聽了,遂脫去缞服,如平時裝束,走馬如飛,劍在手中“左旋右抽”,忽地將劍拋向高空,距地面有數十丈,落地如電光下射。裴旻舉起劍鞘,不左不右,正好插入鞘內。觀者數千人,齊聲喝彩。吳道子看了裴旻的舞劍英姿,一時靈感大興,遂揮毫作畫,“颯然風起,為天下之壯觀”。這是吳道子一生的杰作,“得意無出于此”。

    開元十三年(725),唐玄宗東封泰山,吳道子陪同前往。事后還至潞州(今山西長治),車駕過金橋,御路“曲折縈轉”。玄宗見數千里間“旗鮮潔,羽衛整肅”,心中非常興奮,對左右侍從說:“張說言‘勒兵三十萬,旌旗千里間,陜右上黨,至于太原’。真才子也。”左右皆呼萬歲。于是召來吳道子、韋無忝、陳閎等,命他們三人共同繪制《金橋圖》。陳閎主畫玄宗真容及所乘照夜白馬,韋無忝主畫狗馬、騾驢、牛羊等動物之類,而橋梁、山水、車輿、人物、草樹、雁鳥、器仗、帷幕等主題部分則由吳道子主畫。《金橋圖》繪成后,“時謂三絕”。

    天寶年間(742—755),一天唐玄宗忽然想起蜀中嘉陵江山清水秀,妙趣橫生,遂命吳道子乘驛傳赴嘉陵江去寫生。到了嘉陵江,吳道子漫游江上,縱目遠眺,此地好山好水,一幕一景地掠過,當時的體會與感受,便深深銘記在心上,并沒有繪制一張草圖。當吳道子游覽了嘉陵江的山山水水之后回到長安,玄宗問他繪畫的情況時,他回答說:“臣無粉本,并記在心。”玄宗命他在大同殿壁上繪畫。吳道子不是將嘉陵江山水表面羅列一番,而是把握住嘉陵江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引人入勝的境界,即把這一帶的山川壯麗優美與自然特色作了高度的概括,凝神揮筆一日而成,嘉陵江三百里的旖旎風光躍然紙上,玄宗看了嘖嘖稱贊。在此之前,大畫家李將軍(思訓)擅長山水畫,也曾在大同殿壁上畫嘉陵江山水,雖然畫得也十分奇妙,但卻“數月方畢”,不如吳道玄畫得又快又好。因此,玄宗頗為感慨地說:“李思訓數月之功,吳道玄一日之跡,皆極其妙也。”可見吳道子畫技高超,筆法嫻熟。

    乾元年間(758—759),吳道子尚健在。盧稜伽是吳道子的門生,“乾元初,于殿東西廊下畫行道高僧數堵”。后又在莊嚴寺三門繪畫,“銳思張開,頗臻其妙”。一天吳道子見了盧稜伽的繪畫,覺得他有很大的長進,酷似自己的筆法,于是驚嘆說:“此子筆力,當時不及我,今乃類我。是子也,精爽盡于此矣。”由于盧稜伽竭盡全力,嘔心瀝血地繪畫,過了一個來月,即離開了人世。由此可知,乾元年間,吳道子已是年過古稀的老人了。至于以后吳道子的生平仕履,因史籍失載,也就無從考證了。

    吳道子在繪畫藝術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創作。《歷代名畫記》記載了他這樣兩句話:“眾皆密于盼際,我則離披其點畫,眾皆謹于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由此可見他在繪畫藝術上不落俗套,大膽創新的精神。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畫師們所學習的楷模,繪畫作品稱為“吳家樣”。故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畫錄·序》中品評了唐朝諸畫家“近代畫者,但工一物以擅其名,斯即幸矣,惟吳道子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可齊蹤于陸(探微)、顧(愷之)。”

    吳道子還弘揚繪畫藝術,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藝傳給下一代,使繪畫藝術后繼有人。據《圖繪寶鑒》和《歷代名畫記》記載,他的弟子很多,其中較知名的有盧稜伽、李生、張藏、韓虬、朱繇、翟琰等。韓虬“以丹青自污,學吳道玄,尤長于道釋”。朱繇從師于吳道玄,也“妙得道玄筆意”。吳道子對弟子言傳身帶,不是讓弟子們背誦口訣、研色等,就是讓弟子們臨摹他的畫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歷代名畫記》便有這樣的記載:“吳生(道子)每畫,落筆便去,多使琰(翟琰)與張藏布色。”有時,吳道子作壁畫時只描一個大概,其余便讓弟子來完成,在洛陽敬愛寺中,吳道子所描的“日藏月藏經變”即由翟琰完成的。吳道子的繪畫藝術對唐代的繪畫有著深刻影響,他被畫工尊為“師祖”、“畫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
0
下一條:甘羅傳說上一條:許由傳說
著名人物 吳道子

吳道子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