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世紀80年代何景明墓被信陽市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起,信陽人民就開始呼吁重修何景明墓,但由于條件限制,未能如愿。隨著何景明墓被圈入信陽師院校園,重新修建何景明墓成為師生的共同愿望。學校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修建工作,撥出專款20萬元用于籌備工作,到南京考察明代的開國功臣墓園十余座,研究明代墓園的建制,通過“探溝法”確定出神道的輪廓以及石刻的分布情況;通過走訪村民繪制出石刻的原貌,通過到羅山何家沖勘測了建于明末保存至今的何氏祠堂,為何家饗堂——景明紀念堂的設計提供了可靠的參考依據,制定出何景明墓園整修方案。同時,主動與地方政府聯系和合作,經過多方努力,信陽市和信陽師院共同出資100多萬元、歷經兩年重修了“景明園”。至此,信陽人民的多年呼聲終于落地,并且在傳承歷史文化、展示先賢成就的同時,創造了城市景觀、挖掘了地域文化,開辟了文化園地。
建成后的景明園分為入口廣場區、神道墓冢區、文物展館區三部分,將成為信陽市開放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勝地,也是傳承歷史、旅游休閑的極具文化特色的重要景區。據信陽師院黨委副書記高建社介紹,何景明墓園的重修在一定程度上是對歷史的還原,學校重修景明園一方面希望通過收集展示文物和和恢復原毛為人們了解研究明代墓葬文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通過對何景明生平和文學成就的研究、文物古跡的展示使其成為傳承文化的載體、德育教育的基地、游覽休閑的景區。
何景明是明代“前七子”和“四大家”的首領,也是“后七子”的開山人物,與李夢陽并稱文壇領袖,“天下語詩文,必并稱何李”。目前,海內外對何景明的研究正方興未艾。(魏豪 朱四倍)【原標題:明代“前七子”何景明“復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