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題圖:民權縣貢麻花廠廠長張瑞存見到記者,舉著航空專用的小包裝麻花幽默地說:“麻花莊的人沒有坐過飛機,我們的麻花坐上了飛機。”
1.麻花莊的麻花是如何坐上飛機的
聽說麻花莊的麻花成為深圳航空有限公司的乘客配餐,記者便趕去采訪。民權縣貢麻花廠廠長張瑞存見到記者,舉著航空專用的小包裝麻花幽默地說:“麻花莊的人沒有坐過飛機,我們的麻花坐上了飛機。”
應記者的要求,張廠長講述了貢麻花是怎樣坐上了飛機的。那是去年春節前夕,鄰村劉莊村民張本遠到駐馬店走親戚,帶去了一箱貢麻花。他的親戚的戰友吃了以后,趕忙找到了包裝袋,連連說道:“這就是財富,這就是財富!”原來,他親戚的戰友,是專門給深圳航空有限公司配餐部搞配餐的,以他的口味,貢麻花應該是一種美好的航空食品。他按照包裝袋上提供的電話號碼,當即與張廠長進行了聯系。今年3月份,他又親自來到麻花莊,考察了貢麻花廠的生產和質量情況。4月28日,在深航配餐部的招標會上,貢麻花在4000多種食品中脫穎而出,一舉中標。6月份,深航配餐盒里有了精品包裝的貢麻花,通過試用,得到了乘客的好評。于是,深航與他們訂了一年的合同。一個月一個訂單,一個訂單300至500件,一件225袋。一袋20克,合同價6角。而供應超市的150克一袋麻花,才賣2.5元。7月中旬,首批合同產品已運到深航。
麻花莊的麻花有傳統的絕技,是靠上乘的質量和獨特的風味占領市場的。它形狀細長,三股絞合而成。色澤淡黃,爽口無渣,清香酥脆。所以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吃在嘴里格蹦蹦,支在桌上能點燈,放到水里撲棱棱,掉到地上碎轟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又在口味上增加了品種。咸麻花,有牛肉味、雞味、蔥香味;甜麻花,有橘子味、奶油味、香蕉味、草莓味。既是上等的補養品,又是上乘的禮品。貢麻花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還被評為河南名吃、河南省省會市民放心消費品牌,獲得中國專利博覽會金獎、法國科技質量監督評價委員會金獎。
2.麻花莊的來歷
記者問起這個村子是如何叫麻花莊的,張瑞存說:“打我記事起,50多年來就叫麻花莊,據說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據民權縣縣志記載,清乾隆南巡至黃河渡口,忽聞陣陣香氣飄來,即命隨士打探,見路舍一老翁正在炸制麻花。乾隆帝欲食之,隨士奉與皇上品嘗。乾隆品嘗后,覺得香酥味美,盛贊一番。地方官吏聽說后,便把麻花作為貢品進獻。于是,欽封“麻花莊”。據傳,炸制麻花的老翁姓張,乾隆五年(1740年),自山東曹縣張莊寨遷此,耕作之余兼營麻花生意。相傳張家麻花創于明代。
張家麻花作為祖傳密技,歷有傳子不傳女的家規。改革開放以后,麻花傳人張俊江、張培仁父子打破禁錮,將技術傳給鄉鄰,幫助大家共同致富。全村90多戶人家,最多時發展到50多戶炸制麻花。
3.為何形不成大的規模
麻花莊炸制麻花一般是一家一口鍋,一天炸制三四十公斤,1年炸制1萬多公斤,弄好了能凈賺五六萬元。要說這是一個勞動致富的好門路,然而,現在卻由原來的50多戶降到十幾戶。
原因在什么地方呢?張廠長一針見血地說:“關鍵是銷售問題。不好存,不好賣。”麻花莊人炸制麻花,一直是自發的,誰能賣出去誰就干。原先,用自行車帶著箱子走鄉串村叫賣,后來用機動三輪車跑得遠了一些,即使批發給超市,也只是在周圍縣市。有限的空間塞滿了,很多戶的麻花不好賣,就影響了他們的積極性。
記者問:“不可以遠銷嗎?”張廠長說:“可以啊,但要有投資啊。我這幾年在河南、湖南、山東、山西參加一些訂貨會,花了20多萬元的業務費,但其他的一口鍋就沒有這個實力了。”現在,全村每年銷往商丘以外的,大致有300多萬元的貨。
記者問:“不可以搞聯合體嗎?”張廠長說:“搞過。五六年前我還是村黨支部書記,鄉里想讓我們聯合起來,統一配方,統一品牌,統一銷售。當時我搞了個‘豫貢牌’商標,先集中占領開封市場,哪想到我白白扔了很多麻花。因為統一配給的色拉油,被一些戶換成了棉油。色拉油能保質6個月,而棉油只能保質3個月。我受了損失以后,經銷不到一年就不干了,現在仍是各自為戰。”
但張瑞存一心往規模上發展,四五年前他辭掉了村黨支部書記的職務,建立民權縣貢麻花廠,架起10口大鍋,一天可加工五六百公斤麻花。產量大了,就可以尋找代理商。比如在北京,他是通過一個賓館的經理做代理商,從而輻射一些酒店的。照張瑞存的說法,現在還不能說是上了規模,光加工航空食品就要8口大鍋,還是應該搞聯合體,搞一個誠信的聯合體,他的目標是100口大鍋。他把自己的名字張瑞存改成了張芮淳,他說這一改,又有草,又有水,水草茂豐,大干一場,把張家傳統名吃做成國際化的快餐食品。
4、貢麻花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張瑞存廠長很注意搞外向型產品,他在鄭州網上發布產品信息后,北京、上海、杭州、福州、合肥、濟南、青島、長春、哈爾濱、昆明等一些城市的超市紛紛聯系做代理商。上海、杭州綠色連鎖店親自到麻花莊考察,決定用他們的產品代替河北的麻花。綠色連鎖店有300多個分店,一天一個店銷10袋,就是3000多袋,一年就是一百七八十萬元,要用10口大鍋供應。他們當場敲定,先要15萬元的貨。
中央電視臺7套節目“致富經”欄目主創人員,慕名來到麻花莊采訪,于6月29日播出《有個村子叫麻花》。節目播出后,張瑞存的手機要炸了,全國各地紛紛打來電話,有要加盟的,有要做代理商的,有要學技術的,還有要來打工的,都是想著借麻花莊來發財。
記者也被感動了,連忙幫助他們出主意:在咸麻花中再增加香辣味、孜然味,是不是會更受歡迎呢?在存放上引進保鮮技術,不就解除了儲存上的后顧之憂嗎?(文/圖本報記者 李傳申)(原標題:麻花莊的麻花上飛機——訪民權縣王橋鄉麻花專業村麻花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