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魏莊麻糖如何抵擋“肉香”(圖)

2013/8/26 17:55:18 點擊數: 【字體:

魏莊麻糖如何抵擋“肉香”(圖)
 
魏莊麻糖一直沿用的是手工藝制作

  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魏莊麻糖,曾是當地的支柱產業,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魏莊人紛紛選擇更加賺錢的養豬業,而依靠手工生產的麻糖作坊卻越來越少。麻糖,這種傳統的手工產品如何提高附加值、保持長盛不衰已迫在眉睫
  
  魏莊因麻糖而名揚四方

  說起商丘市梁園區雙八鎮魏莊的麻糖,商丘人沒有不知道的。一進入秋季,在市區大街小巷,總能聽到“最好吃的魏莊麻糖,好吃不粘牙”的叫賣聲。11月22日,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依靠傳統手工藝生產的麻糖,在為魏莊打出市場知名度的同時,也面臨著因落后的生產方式帶來的面臨“絕跡”的困境。

  魏寶杰今年48歲,做麻糖已經有30年了。據魏寶杰講,他做麻糖的手藝是跟父親學的,“祖輩上說,魏莊的麻糖在清代康熙年間就很有名了。一代一代延續下來,生產麻糖的小作坊已經由最初的一家發展到三四十家。”

  魏莊的麻糖生產方式都是小作坊式的,作坊實行股份制,一般是四五家參股,一個作坊有十來個人。魏寶杰的麻糖作坊在魏莊是比較大的,有工人15人。“到現在,魏莊的麻糖生產依然是全手工的,從熬制糖稀,到最后包裝出廠,要經過炒糖、拉糖、合氣、定型、風干、加熱、粘芝麻等多個環節。魏寶杰介紹說,魏莊的人一到麥收后就沒什么事了,所以魏莊麻糖的生產周期就是從9月到來年的1月。“另外,魏莊麻糖的含糖量都很高,氣溫高的時候很難保存,這也要求魏莊麻糖只能是季節性生產。”

  據魏莊村黨支部書記魏保軍介紹,目前魏莊村有村民1480人,直接從事生產麻糖的有250多人,從事銷售麻糖的則有500人以上。“如果算上對周圍村莊的帶動,整個從事麻糖生產和銷售的人應該在2000人以上。”

  魏莊興起養豬業

  因為生產麻糖會產生許多糖渣,所以魏莊自有麻糖生產作坊開始,便也開始發展養殖業了。目前, 養豬業已經成為魏莊的另一大支柱產業,而且有越做越大之勢。

  魏保軍告訴記者,目前魏莊村生豬存欄量有1萬多頭,有60家規模養豬戶,每家年出欄量在300頭到1000頭,僅是生豬銷售的收入就占了全村收入的50%。

  目前,麻糖生產和生豬養殖已成為魏莊的兩大支柱產業。養豬是因為生產麻糖才興起的,但是目前魏莊生產麻糖的作坊卻越來越少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魏莊有麻糖作坊40多家,而目前僅剩下13家了。”魏保軍分析說,十幾年前,整個消費市場還不大,生豬的需求量也小,所以很多村民都是靠生產麻糖積累資本。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生豬的價格也越來越高,村民們開始逐漸選擇更加賺錢的生豬養殖了。

  “如今,魏莊生產麻糖的大師傅都是30歲到50歲的人,年輕人都不怎么學習麻糖的制作技術了。”魏寶杰說,制作麻糖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年輕人更愿意出外打工,而不愿意學習祖傳的手藝。“雖然目前魏莊的麻糖生產技術還不存在失傳的可能,但是如果再過個二三十年就不好說了。”

  傳統產品的現實困境

  魏莊因為麻糖而出名,但是因為市場的發展變化,魏莊卻無力借助因麻糖帶來的知名度去更快速的發展。“曾經我也想過將魏莊的麻糖進行集體包裝和銷售,拉長麻糖生產的產業鏈條,提高麻糖的附加值,但是因為村里的經濟能力有限,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科技水平上,都很難去抵抗集約式發展帶來的風險,如今也只能通過小作坊式的生產讓各家各戶去分擔這個風險了。”魏保軍不無遺憾地解釋說。因為采用傳統的制作工藝,使得魏莊麻糖的保質期很短,如果進行集約式生產,這中間的風險就很大了。

  目前,商丘很多村子都有著一定知名度的產品和品牌,如魏莊的麻糖,賈寨的豆腐干,惠樓的山藥等。這些地方因為這些產品而出名,但是這些地方對知名產品以及產品知名度的利用率卻非常有限。“產品的知名度和它的生產方式之間還是有不小距離的,一邊是高知名度帶來的市場認可,一邊是落后的生產方式帶來的發展規模停步不前,甚至是萎縮。這就可能導致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民間工藝產品逐漸失去優勢,產業鏈條逐漸縮短,最后這些傳統的手工藝產品就只能在"非物質遺產保護目錄"中才能找到。”魏保軍說他對目前的這種現狀也很著急,但是卻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本報記者 侯公濤 通訊員 祁博 文/圖)(原標題:魏莊麻糖如何抵擋“肉香”(圖))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2007-11-2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數九隆冬說麻糖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