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美食 >> 瀏覽相關信息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2013/8/27 15:08:51 點擊數: 【字體: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禹州手工制作的紅薯粉條聞名全國,大家俗稱“禹州粉條”。它素有“人造魚翅”之美稱,既可做主食,又可做菜肴,深受人們喜愛。該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就是堅守禹州粉條傳統制作工藝較好的村子之一。隆冬時節,記者慕名來到已有100多年粉條生產歷史的河東張莊村采訪。走進村里,只見水泥路潔凈平整,穿村而過的小溪流水潺潺,清澈見底,村子里的7家大型粉條生產企業都正在熱火朝天地生產著,村東的空地上曬滿了粉條,一排排、一片片,密密匝匝,令人目不暇接。

  4年前,記者曾和河南日報記者張華君一起到河東張莊村采訪,當時,由于一些利欲熏心的人大量生產摻假的粉條,嚴重塤害了禹州粉條的形象,造成禹州市的粉條市場異常混亂,河東張莊村40多家粉條生產廠家由于堅持傳統技藝手工制作粉條,而且從不摻假,終因生產成本高而大量滯銷,經《河南日報》《許昌日報》《許昌晨報》報道后,該村庫存的粉條很快銷售一空。

  說起4年前的那些報道,該村黨支部書記石國昌感慨地說:“老實人不吃虧啊!你看這幾年那些摻假的粉條生產企業一蹶不振,俺村因為一直堅持手工生產粉條,不摻假,不坑人,質量好,信譽高。現在經過資源整合,新組建了7家大型粉條生產企業,并成立了禹州市地之寶薯業有限公司,村民全部入股,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現已成為禹州市最大的粉條生產基地,目前產量已達200萬公斤,價格也不斷提高,產品暢銷陜西、山西、新疆、甘肅、北京等地。”

  在石國昌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粉條生產和加工車間,只見村民們都身著潔白的工作服,有的在揉粉,有的在下粉條,有的在晾曬,有的在加工包裝,環境潔凈,規范統一,盡管還是傳統的老工藝,但令人耳目一新。據石國昌介紹,粉條加工主要有打芡、和面、漏粉、撈粉、讓粉條上凍和除冰后再淋水、曬干、捆扎等工序。企業負責人張國勛告訴記者:“粉條看似好做,其實很難,其中色澤和韌性、口感如何都是靠經驗,口授心傳,這種傳統技藝凝聚了農民的經驗與智慧。”

  “很多地方都用機器制作粉條了,你們為什么還堅持用傳統工藝?”記者問。“我們河東張莊村生產粉條的歷史應該有200年左右,從我記事起,村里的老人就說俺村做粉條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我今年已經67歲了,應該有200多年了。”石國昌向記者介紹說,“手工制作的紅薯粉條,粗細均勻,韌性好,拉力足,食之柔軟爽口,適口性特好,久煮不糊,耐儲存,好吃。它能與許多食材搭配并用多種方式烹調,可冷拌、燜燉、熱炒、涮火鍋等,做出炒、燴、炸、蒸等各式各樣的菜肴,色香味美,老少皆宜。尤其是粉條與白菜、豬肉、豆腐一起燉制成粉條豆腐燴菜,更是禹州當地的一道風味農家菜,味道鮮美,雅俗共賞。而用機械制作的粉條,沒有手工制作的粉條筋道、可口。因此,我們村一直堅持傳統手工制作工藝,還注冊了‘潁河新村’的商標,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喜歡吃禹州粉條的人們,隨時都能吃上地道、正宗的河東張莊村的粉條。”

  據史料記載,利用淀粉加工粉條、粉絲,在我國至少有1400年的歷史。最早的文字記載出現于北魏《齊民要術》,其中介紹了粉條制作工藝和食用方法等。宋代陳達叟的《本心齋疏食譜》中有“碾破綠珠,撒成銀縷”的描述,形象地記錄了綠豆粉絲的制作過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綠豆處處種……磨而為面,澄濾取粉,可以作餌頓糕,蕩皮搓索,為食中要物。”這里說的搓索就是做粉絲。民間雖有孫臏發明粉條的說法,因無文字記載,不能為據。實際上也很難確定粉條是誰發明的,我國勞動人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完善從而使禹州粉條具有了現在的先進工藝和優異品質。近年來,醫學研究證明,粉條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富含鍶、鋰、碘、鋅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有增強食欲、軟化血管、潤膚、美容、潤腸通便等功效,而且具有鮮為人知的防止亞健康、減肥、健美和抗癌等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部分村鎮的紅薯粉條加工已由機械制作代替傳統的手工制作技藝,此項手工技藝正漸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潁河從河東張莊村的北面、西面、南面流過,靜靜地流淌了千百年,河東張莊村人也在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著,相信傳承百年的傳統制作粉條技藝還將在這里傳承下去,生生不息,永永遠遠。(作者:呂超峰 通訊員 李保利 張雷)(原標題:禹州粉條:傳承百年技藝———禹州市花石鄉河東張莊村粉條生產基地掠影)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許昌網(2013-01-2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