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我的家鄉溫縣,除了享譽海內外的陳氏太極拳,就數鐵棍山藥了。央視曾多次對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鐵棍山藥進行采訪,央視2套“健康之路”欄目先后兩次作了專題報道,鐵棍山藥的名氣以及藥用食用價值再一次被大家認知和牢記,對這一特色鮮明的滋補佳品有了更多深入的了解,鐵棍山藥逐步“走進”千家萬戶。
不熟悉鐵棍山藥的人可能不知道,土地性質不一樣,種出的鐵棍山藥是不一樣的,而且同一塊地,最多只能連續種植兩年,并且十年內最多只能種兩茬鐵棍山藥。每每說到這個話題,同事們都會開玩笑地說:“山藥之所以這么滋補,就在于它完全把‘地力’吸收完了,土地確實得緩緩勁兒。”在溫縣,山藥分壚土地山藥和沙土地山藥兩種。其中壚土地山藥短,外觀不太直。但壚土地硬實,長出的山藥質地硬,口感好,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沙土地山藥一般比壚土地山藥長,外觀也比較直。但沙土地虛,沙土地山藥水分大,口感沒壚土地山藥好,營養價值也稍次一點。但這些是相對的,相比一般山藥或外地山藥,家鄉鐵棍山藥的營養價值還是要高很多。
從小在溫縣長大的我,親歷過鐵棍山藥的種植與收獲,對其懷有深厚的感情。參加工作以后,每周都會做一些嘗嘗。其實山藥的食用方法很多,如拔絲山藥、排骨燉山藥等,網上也有許多做法介紹。喜歡山藥的可以對照嘗試著做一下,親身體會其中的味道,真的很不錯。(王有來)(原標題:家鄉溫縣的鐵棍山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