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鄭州鳳凰臺

2013/8/27 16:32:58 點擊數: 【字體:

鄭州鳳凰臺

隨著地產的開發,鳳凰臺成了一座孤島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地方

  蒸熟后能直立的“鳳臺仙”米原產地

  鄭州鳳凰臺

  能保存下來嗎

  昨日9時,宋先生來電稱,隴海路與未來路交叉口東側“大禹治水”時傳下來的鳳凰臺,是“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地方,這里生產的粳米煮熟后能直立在鍋中,一直是皇宮的貢米,毛澤東當年視察燕莊時,專門提及這里的米。現在附近拆遷完了,只剩下這個臺子,村民希望能保住這個鄭州傳說中“最早的古跡”。 晚報首席記者 徐富盈 實習生 劉華麗/文 晚報記者 王銀廷/圖

  鳳凰臺成了一個孤島

  昨日10時,隴海路與未來路交叉口,在東北角剛剛拆遷完的工地東北角,一個高臺像一座小島立在空地上,“島”上有好幾株大樹,中間有一亭,順著水泥臺階上去,只見亭子四周的欄桿上不僅雕有很多龍,還雕有太極八卦圖等。

  鳳凰臺的來源

  剛好在現場的鳳凰臺村的魏清志老先生,向記者介紹了鳳凰臺的傳說:大禹治水時期,洪水淹沒了黃河沿岸的村落。陜西一魏姓老人帶著一家四口,坐在木排上,順黃河水漂到了現在的鳳凰臺附近。突然,他們看到不遠處的大水中的一個土丘上,臥著一對鳳凰,老人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我們就把木排停在這里吧。” 水退后,老人發現鳳凰臥的地方原來是一個高高的土臺,從此這里就名為“鳳凰臺”。

  鳳凰臺傳奇的大米

  老魏介紹,村里的大米一直是皇帝的貢米。“鳳凰臺以北50米,有個自來泉,農民在泉水漫過的那片土地上種下稻子,產出的粳米又香又大,三粒米加在一起有一寸長,傳說蒸熟后在鍋內粒粒不倒。此米被命名為‘鳳臺仙’米。 該米從明清時代,就作為進奉宮廷的貢米。”其種植面積小,無法推廣,一向被視為珍品。

  這里離鄭州近,到上世紀80年代,相繼建起了開發區,生產“鳳臺仙”的稻田被占,“鳳臺仙”從此絕跡。

  鳳凰臺下可能是商代遺址

  雖然村子拆遷,村民家搬走了,不少村民有事沒事還來臺邊轉轉。村民朱先生說,鳳凰臺是鄭州的驕傲,傳說無可考究,但臺邊挖出很多文物。今年7月14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認為這里為商代遺址,因為挖出的瓦罐和陶器的特征都屬商代的。

  村民希望保住這個古跡

  村民介紹,城中村改造中,村委和相關部門知道這個古跡的重要,所以,周圍的建筑物都被拆遷,最后留下了鳳凰臺,“我們村民也希望留下這個古跡,仿照燕莊的那個紀念亭的模式保護它,我們村民到文物部門反映過,到現在也沒有回音。”朱先生說。

  昨日下午,記者與鄭州市文物研究院取得聯系,工作人員介紹,他們當然希望鳳凰臺能留下來,但能不能留,怎樣保護,還在進一步討論中。(原標題:鄭州鳳凰臺)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2008-10-29)
0
下一條:尋找鳳凰臺上一條:棗干的制作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