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特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石榴傳奇(組圖)

2013/9/2 10:29:25 點擊數: 【字體:

石榴傳奇(組圖)

石榴豐收是劉溝村村民最大的喜悅。
 
石榴傳奇(組圖)

河陰石榴皮薄、粒大、顏色鮮紅。
 
石榴傳奇(組圖)

劉溝村的石榴基地一眼望不到邊。

  石榴花紅開千年,最美不過在今朝。依靠河陰石榴種植,劉溝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23000元。已經流傳和種植了千年的河陰石榴,讓勤勞的劉溝人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幸福日子,也使古老的劉溝村更加熠熠生輝。

  走進滎陽市高村鄉劉溝村,仿佛走進一個綠色世界。枝繁葉茂的石榴樹上更是掛滿了青色的果實,果農們高興得合不攏嘴:“石榴長勢喜人,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劉溝村位于滎陽市北部邙嶺區域,面積6.7平方公里,北臨黃河,屬于典型的黃土層地貌。這里土質松軟,加之特有的地勢、坡度,非常適宜石榴的栽培。產于中亞一帶的石榴樹種,在這里一落根,便留下了千年的傳奇。劉溝所在地古時屬于河陰縣,遂有了河陰石榴之名。

  據《河南通志》記載:“安石榴峪在河陰縣西北二十里,漢張騫出使西域涂林安石榴歸植于此。”康熙三十年(1692)《河陰縣志·山川志》載:“河陰石榴味甘而色紅,且巨,由其種異也,有一株盈抱者,相傳為張騫時故物。”民國六年(1917)《河陰縣志》載:“北山石榴,其色古,籽盈滿,其味甘而無渣滓,甲于天下。”

  適宜的環境,造就了河陰石榴皮薄、粒大、色紅、籽粒中無核軟渣,吃時甜汁欲滴、滿腮生津的獨特品質。“半含笑里清冰齒,忽綻吟時古錦囊。霧殼作房珠作骨,水晶為粒玉為漿。”宋朝詩人楊萬里的一首淺吟低唱,為河陰石榴的品質作了形象描述。河陰石榴在盛唐時被封為朝廷之貢品,遂成為應節佳果和吉祥的象征,有了“宮廷貢品、歷史名產、中州名果”之美譽。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飲食果子》里,把河陰石榴列為美食。“河陰石榴碭山梨,滎陽柿子甜如蜜”的俗語,在民間更是廣為傳誦。

  滎陽文史專家陳瑋說:“由于戰亂和官府的苛政,河陰石榴的栽植歷史出現過斷檔。”滎陽市林業局老同志也介紹,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到鄉下普查,僅僅在農戶庭院里發現有石榴樹,幾乎沒有成規模的石榴園。

  真正讓劉溝村和河陰石榴重新煥發生機走向新生,是近幾年的事。2004年,以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馬憲章為代表的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理事會,把劉溝村作為幫扶對象,幫劉溝村確立了“以河陰石榴種植業為主,種植業、旅游業共同發展”的思路。通過改善生產條件,實施科學種植,滯絆石榴種植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近年來,河陰石榴又采取高科技栽培方法,引進改良新品種,突出河陰石榴的特殊品質,在質和量上得到了空前發展。

  正是由于河陰石榴栽植歷史的悠久,在民間衍生出了關于石榴的文化傳說和鄉風民俗。古人稱河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象征多福多壽,長命富貴,又因“石榴多籽”,表示了人丁興旺,民族繁榮。青年男女結婚時,洞房里要懸掛兩個大紅石榴,置于新房案頭或切開果皮、露出漿果的石榴。承載著對美好的祝福和向往,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陳瑋說:“現在,在新人收到的禮物中,還經常看到繡有大石榴圖案的枕頭,鞋、帽、衣服等。老年人過壽時,晚輩要送石榴,祝老人幸福長壽。”
  目前,劉溝村河陰石榴種植面積達到4000多畝,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被河南省認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同時,劉溝依托石榴做文章,形成了“五月賞花,九月摘果”的獨特旅游資源,以石榴為主的綠化面積已超過85%,被確定為鄭州市鄉村旅游線路之一,并被評為“中國夏季十大賞花之地”。

  隨著連續七屆河陰石榴文化節的舉辦,河陰石榴品牌越來越響,河陰石榴文化內涵越來越深,劉溝的名氣越來越大,每年五一節、石榴節、中秋節、國慶節前后到劉溝村旅游、觀光、休閑、采摘的游客達到幾萬人。

  石榴花紅開千年,最美不過在今朝。依靠河陰石榴種植,劉溝村民的年人均收入達到了23000元。已經流傳和種植了千年的河陰石榴,讓勤勞的劉溝人過上了紅紅火火的幸福日子,也使古老的劉溝村更加熠熠生輝。(本報記者 趙新蛟 史治國 許大橋 通訊員 王書杰 文/圖)(原標題:石榴傳奇(組圖))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鄭州日報(2013-07-2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窯頭紅梨”紅透新生活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