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王孫思邈醫藥文化節暨2010年中國禹州中醫藥交易會10月26日隆重開幕
禹州市是我國中醫藥文化發祥地之一,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采集、加工歷史。史書記載,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長年在此采藥行醫,撰寫出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類書《千金方》。禹州成為藥王孫思邈的“第二故鄉”,而“藥王”在中醫藥發展史上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孫思邈死后葬在禹州,并建祠紀念,所以有“藥王爺在禹州”之說。
藥王孫思邈在中醫藥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極大地影響了中國中醫藥的發展。正是由于他曾在禹州行醫,促成了禹州中藥材市場的興盛,以至在歷史上留下了“醫不見藥王不妙,藥不經禹州不香”之說。后來的每年三月都在禹州市形成藥交大會,由此形成禹州“藥交會”的源頭。明、清時期,禹州“藥會”達到鼎盛。此后200年,禹州“藥交會”的規模越來越大,吸引了全國及西洋、南洋等地客商云集禹州,形成了以藥材為中心的山貨行、中藥行、切藥行及丸散業四大專業市場,出現了“無街不藥行、處處聞藥香”的繁榮景象。
1996年9月,禹州中藥材專業市場被國家衛生部等部門批準為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是我省唯一的國家定點中藥材專業市場。2002年該市投資2億元,建成了可容納2300多家商戶的中藥材專業市場。禹州藥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充分發揮中藥材專業市場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中藥產業。現已形成以市場促種植、以經營促生產,集種植、生產、加工、經營于一體的發展格局。
自2002年起,禹州市集中精力,整合藥業資源,突出藥王文化,打造藥王品牌,已成功舉辦了7屆藥王孫思邈醫藥文化節暨中國禹州中醫藥交易會,中醫藥交易額從6億多元,增長到目前15億元,帶動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發展到現在的40萬畝。節會期間,邀請了韓國、泰國、法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藥商及醫藥界同行參展參會并進行學術交流,與韓國有藥都之稱的山清郡結為友好城市,為禹州藥業走向世界,擴大國際間的交往與合作搭建了友誼的橋梁。
2007年,“禹州藥會”、“禹州中藥加工炮制技藝”被列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禹州成為我省唯一一個擁有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縣級市。
2008年,“禹州藥會”進而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對于弘揚醫藥文化,發展特色藥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為進一步弘揚中醫藥文化,做大做強禹州中醫藥產業,促進中醫藥產業可持續發展,展示禹州對外開放形象,經禹州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舉行藥王孫思邈醫藥文化節暨2010年中國禹州中醫藥交易會。本屆大會以“文化、和諧、共贏、發展”為主題。
本次藥交會主要內容:
一、新聞發布會:10月26日下午4:30 —5:30舉行,邀請境內外主流媒體20余家參加,是歷年藥交會中最多的一年。
二、開幕式:10月26日下午7:30舉行。由中央電視臺專業團隊實施。并舉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禹州中藥炮制技藝)授牌儀式、啟動中國禹州中醫藥網站等活動。
三、文化會展活動:10月27日上午8:30—10:00舉行,組織百名藥工現場進行中藥飲片切制大賽、中醫藥產品展、中藥飲片展、中藥材種植展、書畫展,并組織游覽禹州中醫藥文化古跡及現代中藥產業等。
四、中醫藥貿易暨招商引資洽談會:10月27日上午10:00—12:00舉行,屆時將向外推介禹州市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招商優勢、招商項目,邀請國內30余家大型醫藥企業、港澳等醫藥界人士參會進行對接、洽談或合作。
五、藥業發展高端峰會暨禹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論壇:10月27日下午3:00—5:00舉行。邀請國內專家學者及知名藥企負責人就“中藥材基地種植標準化”、“中藥產業可持續發展”、“藥王孫思邈文化”、“禹州藥會”、“禹州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趨勢”等議題進行研討。
中華藥城,千年藥都——禹州,熱烈歡迎四海賓朋。
時間:2010年10月26日—28日
地點:河南省禹州市
主辦:中國中藥協會
中國中藥可持續發展促進會
中國藥材集團公司
許昌市人民政府
承辦:禹州市人民政府
河南省中藥行業協會(原標題:中華藥城 千年藥都 魅力禹州)